2023年, 第42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3-08-20
  

  • 全选
    |
    读片窗
  • 刘雪姣, 张南, 孙永青, 冯宝, 陈为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213-1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神经放射学
  • 欧阳烽, 袁小入, 吴钦, 余念祖, 左政, 陈晔, 尹明雪, 曾献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214-12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序列(3D-T2-SPACE)对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定位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SDAVF 17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17例患者均接受脊柱MR常规扫描、3D-T2-SPACE序列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15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对比DSA及手术结果,所有17例3D-T2-SPACE序列全部清楚地显示了SDAVF引流静脉形态及畸形血管范围(100%),准确判定瘘口水平76.5%(13/17),显示马尾走行区结构紊乱82.4%(14/17)、脊髓水肿94.1%(16/17)。结论 3D-T2-SPACE序列可快速发现SDAVF髓周畸形血管并显示引流静脉形态,对瘘口水平的判定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可作为DSA检查及术前的筛查手段。
  • 陈安琪, 常英娟, 吕秀花, 唐兴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220-1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成人胼胝体细胞毒性病变(CLOCCs)及胼胝体压部(SCC)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及MRI影像特征,提高两者诊断准确率。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22年4月于本院临床确诊为CLOCCs的成人患者71例及SCC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特征,重点分析两组病变的MRI影像特征,包括病变位置、数量、形态、信号特征、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结果 71例成人CLOCCs患者中,男53例,女18例,平均年龄(35.8±14.4)岁,病因包括感染、外伤、癫痫或药物治疗、代谢性疾病、手术、疫苗接种,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发热、呕吐,MRI显示病变在SCC均呈单发、中央、中线对称分布,形状呈圆形、卵圆形、“回旋镖形”,MRI平扫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胼胝体压部ADC值(ADCSCC)平均为(0.8651±0.6460)×10-3mm2/s,胼胝体膝部ADC值(ADCGCC)平均为(1.2088±0.6317)×10-3mm2/s,rADC值平均为0.3511±0.1931;88例成人SCC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59例,女29例,平均年龄(55.5±14.2)岁,多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高危因素,主要临床症状为锥体束损伤、头晕、意识障碍,MRI显示多数呈颅内多发病变,多数SCC病变呈中线偏侧分布,多数形状呈不规则形,MRI信号与CLOCCs相似,ADCSCC值平均为(0.8179±0.5937)×10-3mm2/s,ADCGCC值平均为(1.2874±0.6473)×10-3mm2/s,rADC值平均为0.4212±0.1737。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病变信号、ADCSCC值、ADCGC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病变MRI特征(位置、数量、形态)及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LOCCs与SCC急性脑梗死MRI信号相似,rADC值可以作为初步鉴别两者的定量指标,年龄、主要临床症状、病变MRI特征(位置、数量、形态)则作为初步鉴别两者的定性指标,而性别、ADCSCC值、ADCGCC值在两者鉴别时需要结合其他临床及MRI特征。
  • 温泽迎, 陈杰, 宋晓磊, 高晓贺, 赵敏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227-1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低频振幅(ALFF)技术探讨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中枢机制。方法 70例缺血性卒中合并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联合治疗组予以头针联合康复训练进行干预,对照组除不予以头针干预外,其他均与联合治疗组保持一致,4周为一疗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分及rs-fMRI扫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脑区ALFF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MA及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fMRI结果显示:经4周治疗后,组间差异脑区主要位于双侧中央后回、辅助运动区、右侧丘脑及左侧小脑半球等。结论 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增强运动相关脑区的功能,且这些脑区可能是头针的靶效应脑区。
  • 乳腺影像学
  • 于湛, 杨芸晓, 李婧琳, 李然然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233-12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锥光束乳腺CT(CBBCT)对恶性病变范围准确性评估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搜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接受CBBCT检查的患者,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99例患者。结果 CBBCT测量结果与病理标本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CC)=0.91(95%CI:0.87~0.94,P<0.05);且二者间呈正相关关系(r=0.83,P<0.05);两者大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Z=-1.91,P=0.86)。在影响恶性病变测量大小的因素分析中,一致组与不一致组两组之间CBBCT测量的病灶大小存在统计学差异(Z=-2.60,P=0.009),病理大体标本大小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Z=-2.64,P=0.008),不一致组CBBCT测量结果及病理大体结果均大于一致组。在影像表现中,CBBCT测量非肿块样病变大小时容易与病理大体标本大小产生差异(χ2=59.89,P<0.05);CBBCT测量存在钙化样病变大小时容易与病理大体标本大小产生差异(χ2=16.33,P<0.05),但一致组与不一致组的年龄、乳腺密度无统计学差异。在生物指标的比较结果中,是否为浸润性癌,恶性病变分子分型以及孕激素受体(PR)阳性、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Ki-67高表达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CBBCT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范围评估准确性较高,病变较大时容易产生测量误差,CBBCT测量非肿块样病变大小时、存在钙化样病变大小时容易产生误差;患者年龄,乳腺密度,浸润性癌与非浸润性癌,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型与三阴性乳腺癌,PR阳性,ER阳性,HER-2阳性,Ki-67高表达均对测量结果是否准确无影响。
  • 胸部影像学
  • 李田田, 朱淼, 左华芹, 孙骏, 谈定玉, 沈德娟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238-1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总结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早期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搜集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的10例患者,结合文献分析并总结其临床及早期影像学特征。结果 CT检查中10例患者共29个肺叶受累,左肺下叶累及频次最高为7例,7例一侧肺病变分布明显多于对侧。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实变影,实变处全部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实变周围可及大小不均磨玻璃影,患侧肺多见肺索条影。所有患者气管及主要支气管通畅。1例患者纵隔可见散在肿大淋巴结,5例患者合并胸腔积液,其中4例为患侧胸腔积液。超声检查中,所有患者患侧肺部“胸膜滑动征”减弱,B线增多,肺组织内边界不清不规则片状低回声,患肺均可见“碎片征”、“支气管充气征”,实变肺组织内可检测到血流频谱。好转患者8例,2例死亡。结论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情重,早期有特征性的“扇形”渗出及实变影像表现,建议结合接触史及二代测序检查确诊。
  • 陈敏, 侯洪伟, 王建, 黄家荣, 顾艳, 苗重昌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243-12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斑块周围脂肪密度指数(FAI)与代谢综合征(MS)相关组分及斑块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搜集2020年1月至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147例因胸痛或胸部不适行冠状动脉CT造影(CCTA)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00例,女 47 例,年龄27~88岁,平均(62.08±10.7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CCTA及一个月内的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定量资料测量包括斑块周围FAI、钙化积分、心外膜脂肪组织(ECAT)密度及体积,定性资料测量包括斑块类型、血管分布、狭窄程度等。根据MS诊断指南搜集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如血糖、血脂、身高、体重等)。以斑块周围FAI值是否≥-70 HU,将患者和斑块分为FAI阳性组(52例)与FAI阴性组(95例),分析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斑块性质、血管分布、狭窄程度、MS相关组分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FAI阴性组在MS组分个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F值=1.354,P值=0.256),FAI阳性组在MS组分个数间有统计学差异(F值=5.049,P值=0.002)。FAI阳性组及FAI阴性组在斑块类型有统计学差异(χ2=10.750,P值=0.005),软斑块的FAI值高于混合斑块和钙化斑块[(-70.00±7.24) HU vs.(-73.88±7.90)HU vs. (-76.72±8.12) HU,P均<0.05]。ECAT体积及ECAT密度在FAI阳性组及FAI阴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0.75±18.64) cm3 vs. (68.91±18.88) cm3,(-79.88±3.31) HU vs.(-81.59±3.30) HU,P均<0.05]。高危斑块与非高危斑块的FAI值存在统计学差异[(-68.09±7.02) HU vs.(-76.35±7.32) HU,P<0.001)]。FAI阳性组与FAI阴性组在钙化积分、罪犯血管分布及狭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随着MS组分数目的改变,FAI值存在差异;与非高危斑块相比,高危斑块的FAI值升高,FAI值可能会对斑块稳定性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 袁磊, 沈志明, 孙飞, 单一波, 卢毅, 朱剑炜, 史宏灿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250-1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人工智能影像组学在肺癌诊疗应用研究的发展现状,预测未来研究趋势。方法 通过 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文章的年度分布、期刊、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1937篇相关文献,反映自2012年以来,发文量逐年增加;现阶段“特征筛选”、“定量成像”、“计算机辅助诊断”、“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词为该领域的热点关键词;“个体化治疗”、“肿瘤成像”、“自然语言处理”是未来的研究趋势。结论 人工智能影像组学在肺癌诊疗应用研究发展前景可观,未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影像组学技术将肿瘤成像等资料进行全面分析,进而为肺癌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个体化医学治疗方案或许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前沿。
  • 刘江勇, 李武超, 刘新峰, 王骋, 曾宪春, 王荣品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255-1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肺癌肉瘤(PCS)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CS 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10例PCS中:位于左肺4例,右肺6例;中央型2例,周围型8例。CT表现具有癌及肉瘤双重特征,中央型表现为肺门区肿块,肿块形态不规则、分叶状,可见阻塞性肺炎;周围型表现为大小不等类圆形肿块,可见毛刺征及分叶征,1例肿块内见空洞,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且呈渐进性强化。病理表现为肿瘤浸润支气管壁及周围肺组织,可见脉管内癌栓、神经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 PCS的CT表现具有癌及肉瘤双重影像特征,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且有渐进性强化的特点,该特点有助于提高PCS术前诊断准确率,确诊仍需组织病理学检查。
  • 张贺, 刘忠啸, 孟闫凯, 程晓奕, 李新秀, 鲍毓, 邱慎满, 聂驿, 朱慧慧, 丁涛, 张艳春, 王浩, 石骁萌, 张帅, 孙存杰, 徐凯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258-12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双低扫描(低千伏、低剂量对比剂)深度学习重组(DLIR)与能谱成像单能量重组CT肺动脉造影(CTPA)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本院行CTPA检查的患者资料。根据扫描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DLIR组[管电压80 kV,DLIR高档(DL-H)算法重组]、能谱组(80/140 kV瞬切能谱扫描模式,50%ASIR-V算法重组),并固定两组扫描模式的噪声指数以及对比剂剂量一致。两组对比剂(碘海醇350 mgI/ml)注射剂量均为20 ml,注射流率4.5 ml/s。利用能谱分析软件分别重组40 keV、50 keV、60 keV、70 keV四组单能量图像,比较各组单能量图像质量,获得能谱成像最佳单能量序列。比较DLIR、能谱最佳单能量成像肺动脉及其主要分支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诊断信心。分别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等。结果 共纳入60例患者,DLIR组、能谱组各30例。40 keV、50 keV、60 keV、70 keV四组单能量图像中,40 keV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干CT值、图像噪声最高,且随着keV的增加而降低。60 keV单能量图像CNR最高,为最佳单能量图像。DLIR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干、左上、左下肺动脉干、右上、右下肺动脉干的CT值、SNR、CNR均高于60 ke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LIR组的主观评分、诊断信心较60 keV组分别增加32.4%、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LIR组辐射剂量参数CTDIvol、DLP及ED较60 keV组分别降低约56%、61%、6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PA双低扫描模式中,DLIR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优于能谱成像60 keV单能量重组。
  • 胃肠影像学
  • 黄文鹏, 高歌, 邱永康, 杨琦, 李莉明, 高剑波, 康磊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264-12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MM)的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水平和诊断能力,避免误诊和漏诊。方法 回顾性搜集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5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消化道MM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CT、MRI、PET/CT的影像学结果,观察并评估病灶的部位、形态轮廓、最长径、密度、强化方式、强化程度、T1WI和T2WI信号、直肠周围脂肪受累和转移情况、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等,同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影像表现、肿瘤史、并发症、病理检查结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原发性40例(80%),继发性8例(16%),复发性2例(4%);男23例(46%),女27例(54%),年龄26~83岁,中位年龄64岁;病灶位于直肠肛管36例(72%),胃5例(10%),食管4例(8%),小肠4例(8%),胃肠道多发1例(2%)。其中21例原发性消化道MM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13.5个月。35例患者行CT检查,形态显示15例呈息肉型,10例呈“菜花型”;6例仅表现为单纯肿块;2例呈溃疡型;2例呈腔外生长,多数病灶平扫密度均匀,强化后多不均匀,呈持续型或渐进型中度或明显强化;19例直肠肛管MM患者行MRI检查,病灶多呈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均表现为持续性明显不均匀强化,DWI扩散受限呈高信号,其中5例病灶周围脂肪受累;10例患者行PET/CT检查,均发现葡萄糖代谢增高病灶,2例提示体内出现多发转移,3例提示远处淋巴结转移。胃肠道MM的中位SUVmax值为10.3(8.4,20.4)。结论 消化道MM临床罕见,直肠肛管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影像学检查可为MM诊断、明确分期、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提供有力依据,但其确诊依赖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 泌尿生殖影像学
  • 赵琪, 潘志华, 金明丽, 余可斌, 蒋颖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272-1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合成定量磁共振成像(Magic)定量图谱成像与宫颈鳞癌病理分化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37例经阴道镜或子宫颈活组织检查证实的宫颈鳞癌患者。37例患者均采用GE 3.0 T MRI行常规序列、Magic序列扫描及DWI序列,并在后处理软件测量合成定量参数值[T1值、T2值、质子密度(PD)值]及ADC值。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分析结果包括鳞癌病理分级(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临床分期(Ⅰ~Ⅳ期)。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宫颈鳞癌不同病理分级、不同临床分期各参数值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Magic定量参数值与子宫颈鳞癌病理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计算各参数在诊断宫颈鳞癌及临床分期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参数在诊断宫颈鳞癌的阈值及效能。结果 37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35~83岁,平均(51.9±11.3)岁。鳞癌中低分化12例、中分化11例、高分化14例;临床分期Ⅰ期13例、Ⅱ期8例、Ⅲ期9例、Ⅳ期7例。宫颈鳞癌不同病理分级间T1、T2和 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15;0.045),PD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97)。宫颈鳞癌临床分期中T2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23)。T1、T2、ADC值与鳞癌分级呈正相关;T2值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T1、T2、ADC值诊断低分化鳞癌的AUC值分别为0.792(敏感度74.3%,特异度75.0%),0.808(敏感度73.3%,特异度87.5%),0.763(敏感度86.6%,特异度62.5%),其中T2值诊断效能最高。结论 Magic序列合成定量参数与宫颈鳞癌病理分化程度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低分化宫颈鳞癌T1、T2值及ADC值低于中、高分化宫颈鳞癌。中晚期宫颈鳞癌T2值高于早期宫颈鳞癌。
  • 刘想, 张耀峰, 李家轮, 马明明, 王祥鹏, 张晓东, 王霄英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277-12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前期建立的前列腺癌骨盆转移灶分割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前列腺癌转移报告和数据系统(MET-RADS-P)进行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反应评估分类(RAC)。方法 搜集40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且临床证实存在盆腔骨转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一次骨转移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盆腔MRI扫描。分别由一位影像科住院医师和专家对患者的转移灶进行手工标注,以手工标注作为参考标准评价模型的分割性能。并以手工标注的治疗前后骨转移病灶RAC评分(包括RAC 1st和RAC 2nd)为参考标准,评估基于自动分割、医师1(主治医师)和医师2(住院医师)RAC分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骨转移灶分割性能的评估指标包括DICE相似系数(DSC)、体积相似性(VS)和豪斯道夫距离(HD)。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和Kappa值评估自动分割、医师1和医师2的RAC分类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 模型对治疗前后的骨转移灶分割DSC值均在0.80以上,VS值均大于0.90,HD均小于15 mm。对于RAC 1st的评估,基于自动分割及医师1和医师2的AUC值分别为0.88、0.84和0.83;对于RAC 2nd的评估,其AUC值分别为0.82、0.76和0.70。在RAC 1st中,基于自动分割、医师1及医师2的骨转移灶RAC分类与参考标准的Kappa值分别为0.78、0.74和0.67;RAC 2nd的Kappa值分别为0.68、0.53和0.50。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可实现前列腺癌盆腔骨转移灶的自动分割,并可在此基础上实现基于MET-RADS-P指南的前列腺癌骨转移RAC评分。
  • 乔冠中, 刘冬敏, 余卓, 姜慧杰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284-1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三期增强CT的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在小肾透明细胞癌与小肾非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75例,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27例)经病理诊断为肾细胞癌(RCC)的患者的包括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左肾或右肾)、出血、钙化、囊变坏死、中心瘢痕、假包膜在内的临床信息及患者的三期增强CT图像,在每一期的图像上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OI);提取病灶的纹理特征;利用方差阈值法、K最佳法、LASSO模型进行降维筛选,分别在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筛选出来20、11、14个最佳特征;利用这些影像组学特征和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特征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的单期、两期联合、三期联合分类器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来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 患者仅假包膜一项临床信息与小肾癌的病理类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的临床信息包括:性别、肿瘤位置、出血、钙化、囊变坏死、中心瘢痕、年龄、肿瘤最大径与小肾癌病理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测试集上,实质期模型达到曲线下面积(AUC)=0.59,排泄期模型达到AUC=0.60,皮质期+实质期模型达到AUC=0.75,皮质期+排泄期模型达到AUC=0.77,实质期+排泄期模型达到AUC=0.73,三期联合模型达到AUC=0.73。皮质期模型表现最佳:AUC =0.79。结论 基于皮质期增强CT的影像组学与临床特征可用于小肾透明细胞癌和小肾非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 尹雪梅, 王可欣, 张俊, 王良, 张耀峰, 吴鹏升, 赵承琳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292-12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使用外部数据验证前列腺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pMRI)图像序列甄别模型的泛化性能。方法 回顾性搜集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前列腺bpMRI影像,匿名化后使用既往训练好的Med3D多分类模型对各个序列进行分类。以医师做出的序列分类为“金标准”,研究Med3D多分类模型对外部数据分类的准确率。使用混淆矩阵显示多分类预测结果,使用PYCM包进行多分类诊断效能分析。结果 563例病例的合格bpMRI数据纳入研究,使用了5台MR扫描仪,其中97.2%使用3.0 T MR检查,2.8%使用1.5 T MR检查。格式转换后,共5209个合格图像序列可用于模型预测,包括1063个ADC、1691个DWI_High(b>50 s/mm2)、709个DWI_Low(b≤50 s/mm2)、750个T2WI_nan和996个T2WI_Fs序列。ADC、DWI_High、DWI_Low、T2WI_Fs、T2WI_nan等各个序列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8.5%、98.1%、97.2%、99.1%和99.8%。结论 使用外部数据验证显示Med3D多分类模型对前列腺bpMRI图像分类具有很高的准确率,泛化能力强。
  • 肌肉骨骼影像学
  • 额·图娅, 李晓庆, 孙兆男, 张耀峰, 孙玉梦, 张晓东, 王霄英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298-13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深度学习方法基于膝关节正位X线构建自动诊断并分级胫股关节骨关节炎(TFOA)诊断模型。方法 搜集5837幅膝关节前后位的X线图像,按照8∶1∶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调优集和测试集。以两位医师依据凯尔格伦-劳伦斯(K-L)分级及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OARSI)分级系统共同阅片结果分别作为TFOA及其影像特征[骨赘(OST)及关节间隙狭窄(JSN)]分类模型的参考标准。利用高分辨率网络(HRNet)算法建立上述对应的二分类诊断[K-L 0~1(无TFOA) vs.K-L 2~4(有TFOA);OARSI 0(无OST/JSN)vs.OARSI 1~3(有OST/JSN)]及多分类分级模型(K-L 0~4,分别代表无、可疑、轻度、中度及重度TFOA;OARSI 0~3,依次代表无、轻度、中度及重度OST/JSN)。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查准率-查全率曲线(P-R)及混淆矩阵评价模型的分类效能。结果 在测试集中,二分类模型诊断TFOA、OST及JSN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0.99、P-R的AUC为0.86~0.98;多分类模型在分级TFOA、OST及JSN中的宏准确率为0.90~0.98、敏感度为0.09~0.99、特异度为0.69~1.00。结论 以HRNet为基础架构的模型可自动诊断并分级TFOA、OST及JSN,其二分类诊断效能较高,多分类则对病变程度分级提供了可能性。
  • 儿科影像学
  • 张见, 杨凤, 张晓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304-13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儿童腹部CT检查患儿辐射剂量及身体参数的统计,采用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基于水当量直径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WD)及剂量长度乘积(DLP)为衡量标准得出腹部诊断参考水平(DRLs),并以此评估CT检查辐射水平;对DRLs衡量指标CTDIvol与SSDEWD间差异性进行比较,探讨SSDEWD在DRL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搜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腹部检查患儿1035例,测量记录其年龄、CTDIvol、DLP、前后径、左右径、感兴趣区(ROI)面积及CT值,计算SSDEWD;将患儿按照年龄及有效直径进行分组,统计各分组内患儿的CTDIvol、DLP和SSDEWD数据分布,并将第75%位数作为DRLs;比较CTDIvol和SSDEWD在衡量DRLs上的差异,回归分析CTDIvol、SSDEWD与有效直径之间的关系。结果 按年龄分组≤1岁、1 ~5岁、5~10岁、10~15岁、≥15岁以CTDIvol为衡量指标的DRLs分别为2.00 mGy、2.10 mGy、3.60 mGy、5.80 mGy、7.50 mGy;以SSDEWD为衡量指标的DRLs分别为4.69 mGy、4.71 mGy、6.91 mGy、9.78 mGy、11.84 mGy;以DLP为衡量指标的DRLs分别为64.00 mGy·cm、82.30 mGy·cm、168.40 mGy·cm、310.55 mGy·cm、436.38 mGy·cm。按有效直径分组≤15 cm、15~20 cm、20~25 cm、25~30 cm以CTDIvol为衡量指标的DRLs分别为2.20 mGy、4.10 mGy、6.30 mGy、9.20 mGy;以SSDEWD为衡量指标的DRLs分别为4.88 mGy、7.71 mGy、10.51 mGy、12.97 mGy;以DLP为衡量指标的DRLs腹部分别为84.30 mGy·cm、193.85 mGy·cm、342.80 mGy·cm、545.60 mGy·cm。分组内CTDIvol与SSDEWD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分组内CTDIvol均小于SSDEWD,CTDIvol、SSDEWD和DLP其趋势均随着年龄及有效直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本医疗机构的DRLs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处于合理且较低的水平。定期统计DRLs并依次为依据改进检查参数是减少患儿辐射剂量的重要方式,使用SSDEWD较CTDIvol更能准确反映辐射剂量,制定基于SSDEWD的DRLs是必要的,尤其是儿童患者。
  • 介入放射学
  • 张维护, 范松, 孙文梅, 李宇铠, 柯阳, 崔梦玲, 王家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310-1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术前癌旁肝组织的动脉增强分数(L-AEF)与肿瘤的动脉增强分数(T-AEF)和中国肝癌分期(CNLC)Ⅱb期至Ⅲb期肝细胞肝癌(HCC)栓塞术后无进展生存期(PFS)与总生存期(OS)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HCC并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患者。在每例患者第一次栓塞前的增强CT选取出平扫、动脉晚期及门静脉期,在这三期的癌旁肝组织和肿瘤区域测量得到平均CT值并计算得到L-AEF与T-AEF。全部患者随访时间至2022年8月1日。L-AEF与T-AEF联合术前甲胎蛋白(AFP)及CNLC分期,使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确定PFS与OS的独立预测因素,使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92例患者总死亡率为81.5%,全部患者的中位PFS为0.59年,半年、一年、两年、三年的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分别是53.3%、39.1%、25.0%及17.4%;全部患者的中位OS为1.96年,半年、一年、三年、五年累积生存率分别是91.3%、78.3%、32.6%、20.5%。T-AEF≥0.767、T-AEF<0.767的中位PFS分别为0.43年(0.22~0.94年)、0.90年(0.19~3.12年);CNLCⅡb期至Ⅲb期的中位PFS分别为1.08年(0.44~3.83年)、0.38年(0.20~1.52年)及0.33年(0.13~2.37年)。T-AEF≥0.767和T-AEF<0.767的中位OS分别为1.50年(0.78~2.94年)和2.16年(1.28~4.55年);AFP≥10 ng/ml和AFP≤10 ng/ml的中位OS分别为1.76年(0.89~2.75年)和3.60年(1.88~5.81年);CNLCⅡb期至Ⅲb期的中位OS分别为2.68年(1.45~4.75年)、1.84年(1.05~3.71年)和1.76年(0.45~2.68年)(P均<0.05)。T-AEF和CNLC是PFS的独立预测因素;T-AEF、AFP和CNLC均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T-AEF≥0.767的HCC具有更短的PFS;T-AEF≥0.767和AFP≥10 ng/ml的HCC具有更短的OS。随着CNLC的分期逐渐增加,HCC栓塞后越容易进展,患者OS越短。肿瘤的动脉增强分数(AEF)和CNLC能预测HCC栓塞后的PFS。肿瘤的AEF、AFP和CNLC能预测HCC栓塞后的OS。
  • 朱帆东, 杨晨, 邹佳军, 夏阳, 毛海佳, 黄亚男, 邹明月, 赵丽, 赵振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317-13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瘤周CT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在评估肺恶性肿瘤微波消融(MWA)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为肺恶性肿瘤并行MWA治疗的95例患者,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依据改良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以MWA后6~10周时的病灶作为基线,通过CT随访的影像学变化来判断疗效,将患者分类为治疗有效组(76例)和无效组(19例)。在MWA即刻CT图像上逐层勾画肿瘤周围磨玻璃影(GGO)为感兴趣区(R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降维,得出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在训练集中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MWA疗效评估的模型。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校准曲线用于模型性能评估。结果 共提取396个特征值,最终筛选出4个特征用来建立模型。在训练集中,该模型的AUC值为0.766(95%CI:0.576~0.957),准确率为86.4%,敏感度为92.5%,特异度为61.5%。在验证集中,该模型AUC值为0.775(95%CI:0.573~0.978),准确率为79.3%,敏感度为78.3%,特异度为83.3%。该模型的校准曲线显示较好的校准度。结论 基于瘤周CT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肺恶性肿瘤MWA早期疗效的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 李臻, 石洋, 张玉元, 李鑫, 张毅, 杨黎, 吕培杰, 郭永军, 叶书文, 谢炳灿, 韩新巍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322-1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D50指数评估恶性梗阻性黄疸(MOJ)介入疗效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接受检查的对照组(健康人)31名、病例组(MOJ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分别抽取外周血标本,利用高通量测序获得T细胞表面抗原受体(TCR)可变区序列信息,基于该序列信息分析TCR多样性,采用TCR多样性指数即D50指数,来量化评估免疫力情况;根据D50指数的不同,将MOJ患者免疫力分为优(0.15~0.50)、良(0.10~0.15)、中(0.05~0.10)、差(0~0.05)四个等级,对比分析对照组与病例组之间D50指数的差异。评价MOJ患者不同年龄、性别、体重、肿瘤标志物水平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免疫级别的MOJ患者总生存期(OS)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31名)中,男10名、女21名,年龄28.0~70.0岁,平均(48.0±10.2)岁,中位D50为0.147(0.017~0.229),免疫力等级为优、良、中、差者分别为15例(48.4%)、8例(25.8%)、6例(19.4%)、2例(6.5%)。病例组(27例)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33.0~75.0岁,平均(55.9±10.3)岁,中位D50为0.069(0.005~0.150),免疫力等级为优、良、中、差者分别为1例(3.7%)、5例(18.5%)、10例(37.0%)、11例(40.7%)。对照组与病例组的D50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照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Child-pugh分级、CA12-5水平及术前是否治疗(化疗或靶向治疗)进行亚组分组,组间D50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力等级为中或差的患者,相比于优或良患者,其Vβ和Jβ基因组合的TCR的丰度呈明显的单调性。不同免疫力等级的患者OS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4,χ2=10.91),其中优良组OS最长。结论 D50指数对评价MOJ患者介入疗效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 李忠, 胡红耀, 饶珉, 赵辉, 吴振中, 刘新, 刘建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328-13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旋转DSA及三维重组技术在移植肾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例超声提示移植肾动脉狭窄(TARS)患者进行移植肾动脉旋转DSA采集,通过三维重组图像及二维血管造影,观察及测量TARS的部位、狭窄程度。结果 13例患者均被检出TARS,其中12例达到中重度狭窄,利用三维重组图像选取最佳工作角度,对狭窄部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复查造影显示管腔血流恢复,残余狭窄<30%。结论 旋转DSA及三维重组技术在移植肾动脉造影中能够较好地评价血管的狭窄程度,对后续介入治疗的策略有指导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吴建明, 马斌武, 杨平, 吴艳蓉, 谭波飞, 刘强, 邵娜, 汪超, 李晓聪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332-1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机械取栓术后并发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影响因素,制定可能的预防措施,降低机械取栓术后并发sICH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机械取栓的患者55例,根据患者术后有无并发sICH分为sICH组和非sICH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AIS机械取栓术后并发sICH的影响因素。结果 55例患者中sICH的发生率为21.8%(12/55),平均年龄(60.16±12.23)岁,90天内sICH组达到良好预后的患者低于非sICH组,90天内患者的总体死亡率为21.8%(12/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流完全再通是sICH的保护因素,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为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血流完全再通、基线NIHSS评分和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预测sICH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9、0.945、0.902。结论 血流完全再通是AIS机械取栓术后并发sICH的保护因素,基线NIHSS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则是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及预防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 王诗耕, 刘义军, 李贝贝, 王旭, 马志明, 方鑫, 陈安良, 童小雨, 范勇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337-13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能谱CT低能级单能量(keV)图像结合高权重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算法(ASIR-V)对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清晰度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搜集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行下肢CT静脉造影(CTV)检查的患者53例(经临床确诊为DVT)。采用宝石能谱成像(GSI)模式,管电压80/140 kVp瞬切,基于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调整管电流,重组层厚1.25 mm,Stnd算法。重组8组图像,A组为70 keV结合40%ASIR-V图像,B组(B1~B7)为40~70 keV(间隔5 keV)结合80%ASIR-V重组图像。在各组轴位图像上测量下腔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和股内侧肌(背景)的CT值和SD值,并计算静脉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观察者对图像质量和近端、远端DVT的显示情况进行主观评分并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B1~B7组随着keV等级的升高,静脉的CT值、SD值、SNR和CNR逐渐降低(P<0.05)。B1~B6组静脉CT值均高于A组(P<0.05)。B3~B7组下腔静脉、股静脉的SD值均低于A组(P<0.05),B3组腘静脉的SD值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B7组静脉SNR和CNR均高于A组(P<0.05)。两名观察者对各组图像主观评分一致性好(Kappa=0.819~0.956,P<0.05)。B3组图像质量评分最高(观察者1:4.20±0.40;观察者2:4.22±0.42),优于A组(观察者1:3.66±0.48;观察者2:3.68±0.47,P<0.05)。在近端DVT显示情况比较中,B3组最优,显示清晰的血栓占73.4%,优于A组(P<0.05);在远端DVT显示情况比较中,B3组最优,显示清晰的血栓占88.5%,优于A组(P<0.05)。结论 在下肢能谱CTV检查中,应用50 keV结合80%ASIR-V重组图像可改善下肢DVT的显示清晰度。
  • 童小雨, 刘义军, 李贝贝, 王旭, 周宇婧, 陈安良, 范勇, 王诗耕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343-1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深度学习(DL)算法在降低胃周血管CT血管造影(CTA)辐射剂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搜集2022年4月至2022年5月临床上行胃周血管CTA的患者60例,应用联影uCT760进行扫描,按检查时间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为常规辐射剂量组,管电压120 kVp,管电流为剂量调制等级3,迭代重组算法为Karl 5;B组为低辐射剂量组,管电压120 kVp,管电流为剂量调制等级2,Karl 5及DL(1~4)四个等级重组,获得B1~B5五个亚组。记录A、B组平均mAs、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在各组轴位图像上测量胃左动脉起始部的腹主动脉、腹腔干、脾动脉、肝动脉及同层面腹壁皮下脂肪组织的CT值和SD值,计算上述血管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重组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两名观察者采用五分法评估各组轴位、VR和MIP的图像质量、胃周血管及分支的显示情况。结果 A、B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mAs、CTDIvol、DLP、ED相较于A组分别降低了27.00%、29.76%、33.64%、33.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各血管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1组间比较,SD、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2~B5随着DL算法等级的提高,图像SD值逐渐下降,SNR、CNR逐渐升高(P<0.05),B3、B4组各血管的SD值、SNR及CNR相较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组内两两比较,B1与B2、B3组各血管的SD值、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者对图像主观评分一致性好(Kappa值为0.818~0.860,P<0.05),各组图像均满足诊断要求。A、B1组两观察者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B5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随着DL等级的提高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B4组得分最高(4.70±0.47,4.47±0.57)。结论 DL算法能够有效降低图像噪声,在低辐射剂量的情况下,提高胃周血管CTA图像质量,其中DL 3为推荐的最佳重组等级。
  • 技术探索
  • 刘琴, 刘栋, 覃媛媛, 汤浩, 江晶晶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349-13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磁共振Liverlab序列在脂肪肝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临床诊断为脂肪肝并经CT扫描证实的48例病例,分别行IDeal-IQ、Liverlab序列扫描。测算肝/脾CT比值及IDeal-IQ序列肝脏脂肪含量,记录Liverlab序列肝脏脂肪含量,并分别进行脂肪肝严重程度分级。以CT诊断结果为参考标准,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IDeal-IQ、Liverlab序列的诊断准确率,并分别比较其与CT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Liverlab序列诊断准确率(93.8%)显著高于IDeal-IQ序列(81.3%)(z=2.449,P=0.014);IDeal-IQ序列诊断结果与CT不一致(z=3.000,P=0.003),Liverlab序列诊断结果与CT无显著性差异(z=1.732,P=0.083)。结论 Liverlab序列通过自动勾画全肝进而精准计算全肝脂肪含量并且分级相较于IDeal-IQ序列诊断准确率更高,且操作步骤更少,避免了人工勾画感兴趣区(ROI)导致的测量误差;Liverlab诊断特异度及准确率较CT无显著性差异,而无X线辐射照射风险,更适合早期脂肪肝的鉴别诊断及定量分析,因而Liverlab可为临床脂肪肝的早期诊断、疾病评估和疗效评估提供更优解决方案。
  • 临床初探
  • 徐康洁, 邱建星, 李航, 李育蓉, 彭睿, 李玮, 郭丽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353-1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MRI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病理确诊为DFSP患者的MRI图像,其中20例为原发病例,19例为复发病灶。由两位影像医师分析病灶位置、大小、形态及边缘、各序列信号特点、邻近结构受累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发生在躯干部最多(29例),其次四肢(8例),头颈部(2例)。在MRI图像上,病灶可表现为局部皮肤均匀增厚、局部皮肤不均匀增厚、皮外为主肿块、皮下为主肿块。病灶多信号均匀,T1WI以等信号为主,T2WI及脂肪抑制T2WI(fs T2WI)以高信号为主,DWI图像多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图像强化显著。结论 MRI可帮助判断DFSP病灶的具体位置、大小、形态、浸润深度以及与邻近结构关系。
  • 综述
  • 星月, 钟京谕, 丁德芳, 胡扬帆, 戈翔, 姚伟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357-1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婕, 夏艺, 范丽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361-1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科威, 杨婷, 罗雨晴, 张静, 余成新, 徐亚卡, 潘君龙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364-13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姜涵, 李自强, 孟楠, 白岩, 魏巍, 黄准, 罗与, 王梅云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368-13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侯雪妍, 袁光鸥, 宋春明, 艾琦, 翁文采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8): 1372-1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