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4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2-20
  

  • 全选
    |
    读片窗
  • 陶雅红, 周建忠, 左敏静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175-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神经放射学
  • 赵雪宁, 王晓晨, 王思慧, 孙胜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176-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宝石能谱成像(GSI)碘浓度参数预测自发性脑出血(ICH)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搜集78例急性ICH患者,入院均行CT平扫和能谱CT增强扫描。由两名影像医师观察评估CTA斑点征,并测量能谱CT碘图中血肿内碘浓度最大值及血肿内总碘浓度。根据24 h头颅CT复查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与血肿未扩大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三种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 78例患者中38例(48.72%)出现血肿扩大。血肿扩大组与血肿未扩大组的基线临床数据无显著差异,碘浓度最大值[cut-off:8.035 100μg/ml,曲线下面积(AUC):0.909]相比总碘浓度(cut-off:3.038 100μg/ml,AUC:0.786)、CTA斑点征(AUC:0.753)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且预测血肿扩大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最高。碘浓度最大值、总碘浓度预测血肿扩大的准确率均高于CTA斑点征。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提示CTA斑点征、碘浓度最大值可作为血肿扩大的独立预测因子(OR:20.536,95%CI:4.223~90.654,P<0.01;OR:2.208,95%CI:1.784~2.853,P<0.001)。结论 宝石能谱CT的碘浓度参数在预测血肿扩大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刘宇博, 杨海骁, 孙婕, 张天资, 冯平勇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181-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DWI梗死区及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责任斑块分布区的差异;比较缺血性脑卒中(IS)前、后循环责任斑块危险因素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符合标准的IS患者85例,比较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IS患者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DWI梗死区与HR-VWI责任斑块分布区存在统计学差异。前、后循环责任斑块组平均年龄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HR-VWI在明确IS病因、确定病变血管等方面极具优势,但对于责任斑块的识别仍受到一定限制。后循环出现责任斑块的平均年龄大于前循环。
  • 张宏泽, 谭巧文, 丛文斌, 田宇轩, 宋玉强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186-1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发作间期的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特点及差异,进一步探索VM的发病机制。方法 搜集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收治的三组VM患者(21例)、BPPV患者(19名),应用GE 3.0 T磁共振对所有受试者行脑部rs-fMRI扫描,对图像进行静息态处理,利用 SPM12 进行方差分析,采用 Bonferroni多重比较的统计学方法得到局部一致性(ReHo)、低频振幅(ALFF)有差异的脑区,其中对 ALFF 进行 GRF 校正。结果 VM患者与BPPV患者的左侧海马ALFF值均增高,BPPV患者更显著;VM患者的右侧额中叶ReHo值升高,BPPV患者的右侧额中叶ReHo值降低。结论 VM患者与BPPV患者的rs-fMRI数据分析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左侧海马、右侧额中叶区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VM的发病机制。
  • 王业青, 金宇轩, 杨俊杰, 王情日, 顾燕, 徐亮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190-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平扫CT“漩涡征”、“黑洞征”、“混杂征”、“海岛征”、“卫星征”及联合征象在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中的预测价值,筛选出应用价值更大的平扫CT征象。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或神经内科首诊并住院治疗的544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有无出现血肿扩大将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与血肿未扩大组并进行组间比较,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血肿扩大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征象的有无再将患者分为征象阳性组与征象阴性组,分别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漩涡征”,“黑洞征”,“混杂征”,“海岛征”,“卫星征”及其联合征象预测血肿扩大的准确性。 结果 167例血肿扩大的患者中,出现“漩涡征”94例(56.3%),“黑洞征”28例(16.8%),“混杂征”40例(24.0%),“海岛征”33例(19.8%),“卫星征”58例(34.7%),“联合征象1”40例(23.9%),“联合征象2”30例(17.9%);377例血肿未扩大的患者中,“漩涡征”152例(40.3%),“黑洞征”50例(13.3%),“混杂征”71例(18.8%),“海岛征”48例(12.7%),“卫星征”125例(33.2%),“联合征象1”64例(16.9%),“联合征象2”44例(11.7%);“漩涡征”、“海岛征”与“联合征象2”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扩大组患者的初始血肿体积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漩涡征”为血肿扩大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6)。与征象阴性组比较,征象阳性组患者的初始血肿体积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黑洞征”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患者更易出现血肿周围水肿(P=0.018)以及中线移位(P=0.000),“混杂征”阳性组更易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P=0.032),血肿更易破入脑室(P=0.000);“海岛征”阳性组更易出现中线移位(P=0.000)。“漩涡征”、“海岛征”、“混杂征”、“黑洞征”、“卫星征”、“联合征象1”和“联合征象2”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80、0.535、0.526、0.518、0.508、0.535与0.531。 结论 代表血肿密度异质性的“漩涡征”对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最高,并且是血肿扩大的独立预测因素。
  • 朱刚明, 董永德, 朱瑞婷, 谭源满, 陶娟, 江桂华, 林增金, 杨概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198-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DEC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后脑出血转化(HT)分型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90例AIS患者行双源双能颅脑CT检查,将原始数据传输到Siemens Syngo View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重组,将能谱CT图像及混合能量非增强CT(NCCT)图像分别设为DECT组及NCCT组,对两组图像预测HT诊断效能、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Ⅱ(ECASS-Ⅱ)及海德堡出血(Heidelberg)分型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以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组图像预测PH2型、2~3型HT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比分析。结果 DECT组预测HT敏感度为96.66%,NCCT组为86.21%,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DECT组特异度为98.36%,NCCT组为91.80%,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值<0.45);DECT组中HT的ECASS-Ⅱ及Heidelberg分型总体分布均与NCCT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DECT组预测PH2型、2~3型H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1、0.915,NCCT组分别为0.748、0.763,两组面积差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ECT在预测AIS患者机械取栓后HT分型方面较NCCT具有更佳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不易受分型标准的影响,对预测重型HT能起到较为可靠的辅助作用。
  • 郭宇, 王新怡, 刘楷文, 何晓一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204-2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AT/RT)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AT/R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42岁。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9例 AT/RT 患者中6例位于幕上,3例位于幕下;肿瘤最大径为3.5~7.3 cm;其中6例肿瘤存在偏心性囊变,3例伴有瘤内出血,1例瘤内出现结节状钙化,3例显示轻度瘤周水肿;所有病灶均呈不均匀中-重度强化,4例存在边缘环形强化;8例DWI呈不均匀高信号,ADC呈低信号。结论 颅内 AT/R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鉴别诊断。
  • 孟令松, 黄梦月, 张小安, 董备, 黄文起, 黄宇涵, 窦丹迎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210-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DW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术前预测胶质瘤基因分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胶质瘤分为三型: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IDH突变1p/19q联合缺失型、IDH突变1p/19q未缺失型。每例患者均接受DWI及MRS检查。比较IDH野生型胶质瘤与突变型胶质瘤之间影像学参数[ADC、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及胆碱(Cho)],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多组间影像参数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事后两两比较结果采用Bonferroni校正。结果 IDH野生组ADC最大值(ADCmax)、ADC最小值(ADCmin)、ADC平均值(ADCave)和相对肌酸(rCr)值低于突变组(P<0.05),Cho/Cr值高于突变组(P<0.05)。ADCave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53,取最佳阈值1.049×10-3mm2/s时,敏感度为92.00%,特异度为76.47%。多组间比较,IDH野生型胶质瘤ADCmax、ADCmin、ADCave、rCr及Cho/Cr值与IDH突变1p/19q联合缺失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1p/19q联合缺失型胶质瘤与1p/19q未缺失型相比,各影像学参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及MRS对于术前预测胶质瘤IDH突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为胶质瘤患者个体化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帮助。
  • 头颈部影像学
  • 郗玉珍, 华鹏, 姜锋, 刘淼, 丁忠祥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216-2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MR图像建立预测原发性鼻咽癌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疗效的Delta影像组学模型,并评估其效能。方法 搜集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95例接受诱导化疗及同步放化疗的原发性鼻咽癌患者治疗前2周内、诱导化疗结束及同步放化疗后的MRI资料。根据患者同步放化疗结束后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肿块残留组(50例)和完全回缩组(45例)。同时搜集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原发性鼻咽癌患者33例作为外部验证。首先分别勾画诱导化疗前后抑脂(FS) T2WI、FS增强T1WI(CE-T1WI)两个序列图像中肿瘤的瘤体作为感兴趣区(ROI),然后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并计算Delta组学特征值。经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mRMR)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降维,选择最佳特征,构建Delta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从2600个组学特征中选择12个最优特征构建模型,其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41、0.906、0.969、0.844,外部验证集对应的值分别为0.943、0.875、1.000、0.789。结论 Delta影像组学可以有效预测鼻咽癌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对鼻咽癌放化疗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乳腺影像学
  • 王梅, 郭浩东, 朱建国, 李海歌, 雍千叶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222-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验证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探讨其最佳定量参数直方图分析的诊断价值,比较DCE-MRI定量参数及直方图参数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DCE-MRI检查的151例乳腺病变的患者,共166个病灶,参照病理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良性组、恶性组。使用图像后处理软件获得病灶动态增强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血管容积分数(Vp)值,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DCE-MRI定量参数值的组间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参数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效能。选择诊断效能最佳的参数作直方图分析,提取14个直方图参数,评价组间参数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的最佳参数,评价其诊断效能。比较常规定量参数与直方图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恶性病变Ktrans、Kep、Vp值大于良性病变,恶性组Ve值小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trans、Kep、Ve、Vp的曲线下面积(AUC)显示Kep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效能最佳(AUC=0.905)。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Kep直方图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参数:方差(Variance)、第5百分位数(Quantile5)、第95百分位数(Quantile95)。三个直方图参数联合、Kep值及二者联合的诊断效能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Vp)能有效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其中Kep值诊断效能最佳,对Kep的直方图进行探讨分析,证明其有同样高的诊断价值。
  • 李小康, 路红, 徐熠琳, 郝玉娟, 柳杰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228-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分析数字乳腺X线摄影(DM)、合成X线成像(SM)对病变征象的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同时行DM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联合SM的乳腺病变患者325例,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分别对同一病变在DM、SM中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进行评价,以病理为“金标准”,比较DM、SM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DM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4%、91.51%、47.46%,SM对乳腺癌的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64%、90.74%、45.76%,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腺体类型中DM与SM的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5),而同一病变在DM、SM中征象的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DM对显示肿块边缘光滑、肿块密度、皮肤层增厚、单纯钙化的形态、不对称致密等征象优于SM,而SM对显示肿块边缘毛刺、结构扭曲、致密组织中的微钙化等征象优于DM。结论 DM、SM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相近,但二者对于乳腺病变征象的显示仍然存在差别。SM替代DM应用具有一定可能性,仍需进一步总结和验证。
  • 彭琪琪, 费洁, 钟鑫, 田雅琪, 王晓琳, 陈静静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233-2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乳腺硬化性腺病(SA)的MRI表现并分析MRI诊断S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手术病理证实为单纯SA及以SA为主伴其他良性病变的病例。观察MRI征象,并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进行分类,以BI-RADS分类≥4b诊断为恶性,计算误诊率、检出率。结果 31例患者共40个SA病灶,3个单纯SA,余伴其他良性病变。乳腺SA在MRI中表现复杂:平扫T1WI多为等或低信号,T2WI以不均匀等或稍高信号为主,ADC值多高于1.1×10-3mm2/s,占60.0%(21/35),增强扫描非肿块样强化最多见,占52.5%(21/40),肿块样强化占25.0%(10/40),4个点状强化及5个阴性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以“流入型”多见,占48.6%(17/35);乳腺X线摄影、超声及MRI检查的误诊率分别为10.0%(4/40)、20.0%(8/40)和10.0%(4/40),检出率分别为72.5%(29/40)、92.5%(37/40)和87.5%(35/40)。结论 MRI对乳腺SA的综合诊断能力优于超声及乳腺X线摄影,部分病变表现与导管原位癌相似,易造成误诊,最终应依靠病理检查。
  • 吕赛群, 李立, 植彪, 邓相容, 黄港华, 李林, 曾小辉, 王永芹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239-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基于多参数MRI乳腺动态增强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鉴别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行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194例病例纳入研究,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68例三阴性组和126例非三阴性组。比较分析两组间多参数MRI征象,用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主要风险预测因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风险预测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更大、边界不清晰、乳头受累、伴有同侧淋巴结单发转移以及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更高时等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BI-RADS分类、乳腺肿块边界不清、伴同侧淋巴结单发转移、有乳头受累是鉴别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运用独立预测因子绘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7,用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三阴性乳腺癌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87、0.960、0.750、0.877、0.911。结论 多参数MRI征象的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对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鉴别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余雪燕, 周智鹏, 童秋云, 覃宝仪, 王玲廷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244-2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合成磁共振成像(syMRI)技术在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及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行syMRI检查并且有病理结果的75例乳腺肿块患者(共77个乳腺病灶),所有受试者取病理活检前均行syMRI多对比度定量图谱磁共振成像(MAGiC)序列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乳腺肿块经syMRI后处理软件测量的增强前的T1、T2、质子密度(PD)值(T1-pre、T2-pre、PD-pre)以及增强后的T1、T2、PD值(T1-post、T2-post、PD-post),并计算增强前后的相对变化率(ΔT1%、ΔT2%、ΔPD%)。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恶性组,恶性病变中又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未转移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上述syMRI定量值在各组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病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上的表现特征[形态、边缘、内部强化情况、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进行比较,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二元Logstic回归分析不同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良、恶性组别间syMRI的T1-post、ADC、DCE-MRI的形态、边缘、TI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ADC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958],其次是DCE-MRI+ADC+syMRI模型(AUC为0.957),此外,发现ADC+syMRI模型的效能高于ADC模型(AUC分别为0.928、0.915)。恶性病变中,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未转移组syMRI的PD-pre和PD-post、DCE-MRI的边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yMRI模型诊断效能优于DCE-MRI(AUC分别为0.693、0.670),syMRI+DCE-MRI的联合模型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798)。结论 合成MRI定量测量的T1-post可作为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的辅助手段,单独应用时诊断效能低于ADC、DCE-MRI,但其与ADC联合应用可提高ADC的诊断效能。PD-pre、PD-post一定程度上可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其预测价值优于DCE-MRI,两者联合应用诊断效能最高。
  • 胸部影像学
  • 马雪妍, 侯佳蒙, 张永高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252-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探讨斑块及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对非梗阻性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预测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84例于7天内行CCTA及SPECT-MPI检查的疑似冠心病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CCTA结果均示非梗阻性狭窄(狭窄程度1%~49%),以SPECT-MPI是否提示心肌缺血,分为缺血组和非缺血组。对比两组的斑块特征及冠周脂肪FAI,分析发生心肌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最佳诊断模型。结果 缺血组的体质指数(BMI)、乳酸脱氢酶、吸烟史的比例,纤维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总斑块体积、最大斑块长度、低衰减斑块比例、正性重构比例、FAI均较对照组高(P均<0.05),其中BMI(OR=1.24,95%CI:1.01~1.53,P=0.04),正性重构(OR=41.64,95%CI:3.44~504.43,P<0.01),FAI(OR=1.18,95%CI:1.05~1.33,P=0.01)为心肌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FAI预测心肌缺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截断值为-79.23 HU。高危斑块预测心肌缺血的AUC为0.72,二者联合预测心肌缺血的AUC为0.83。结论 高危斑块及FAI对非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人群心肌缺血的预测效能均较高,二者联合更有助于缺血伴非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人群的识别。
  • 杨友常, 殷若涵, 汤晓强, 段绍峰, 张铭, 潘昌杰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258-2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肌缺血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于2017年8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的CCTA图像,根据血流储备分数(FFR)的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心肌供应组(41例,FFR>0.8)和心肌缺血组(37例,FFR≤0.8)。利用CQK(GE Healthcare,China)软件自动分割心肌,通过人工智能整体解决方案的应用平台(Artificial Intelligent Kit;A.K.)提取心肌纹理特征,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方法进行降维,之后采用径向基函数为卷积核的支持向量机(svmRadial)构建了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中验证该模型的诊断有效性。结果 从78例患者的CCTA图像中,一共提取了322个特征。经降维处理后筛选,保留了10个纹理特征进而构建了一个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5.7%、98.1%和85.5%。最后,外部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3.3%、76.5%和75.0%。结论 CCTA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模型有助于预测心肌缺血,具有成为非侵入性诊断心肌缺血方法的潜力。
  • 吴少虹, 单文莉, 徐青青, 段绍峰, 郭莉莉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262-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影像组学模型在炎性和癌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经病理确诊的120例癌性结节和60例炎性结节患者,将入组患者的胸部 CT DICOM 文件导入开源图像分割软件 ITK-SNAP 软件,进行感兴趣区(ROI)的勾画,再利用Radcloud平台进行特征提取。按照3∶2的比例随机分配为训练组(癌性结节72例、炎性结节36例)和测试组(癌性结节48例、炎性结节24例),对训练组通过R软件分析得到独立预测因子,建立临床模型,通过组内、组间相关系数检验(ICCs)去除一致性较差的特征,建立组学模型及二者联合的个体化预测模型,最终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来评价各模型的诊断与预测效能。结果 由性别、长毛刺、空泡征、分叶、胸膜牵拉Ⅰ型、胸膜牵拉Ⅱ型建立临床模型,在训练组及测试组中AUC值分别为0.88(95%CI:0.82~0.95)、0.82(95%CI:0.72~0.93)。组学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79(95%CI:0.70~0.88)、0.78(95%CI:0.67~0.90)。二者联合的个体化预测模型的AUC值最高,分别为0.92(95%CI:0.86~0.97)、0.88(95%CI:0.80~0.90)。结论 基于CT的影像组学对炎性与癌性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夏亭亭, 郑吴熙, 张筱娴, 黄晓燕, 关玉宝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269-2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低剂量CT扫描及定量分析技术评价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气道重塑、肺气肿及空气潴留情况。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搜集40例(非重症17例,重症23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及33名健康对照者,均行低剂量呼吸双相CT扫描,利用后处理软件获得定量CT指标包括:气腔面积与体表面积之比(LA/BSA)、管壁面积与体表面积之比(WA/BSA)、气管厚度与体表面积之比(T/BSA)、管壁面积百分比(WA%)及假定气管内周径为10 mm时管壁面积的平方根(Pi10),肺气肿指标为吸气相体素指数小于-950 HU肺容积占总肺容积百分比[吸气相VI-950(%)],空气潴留指标包括呼气相平均肺密度(呼气相MLD)和呼气相体素指数小于-856 HU肺容积占总肺容积百分比[呼气相VI-856(%)]。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气道重塑指标:非重症哮喘、重症哮喘及健康对照组LA/BSA分别为(9.32±3.84)mm2/m2、(10.09±4.13)mm2/m2、(12.93±5.02)mm2/m2,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1,P值=0.012);T/BSA分别为(0.98±0.10)mm/m2、(1.06±0.19)mm/m2、(0.92±0.13)mm/m2,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7,P值=0.006);WA%分别为(67.65±3.86)%、(67.67±5.23)%、(61.71±4.42)%,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7,P值<0.001);Pi10分别为(4.46±0.36)mm、(4.62±0.51)mm、(4.01±0.28)mm,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3,P值<0.001)。肺气肿指标:非重症哮喘、重症哮喘及健康对照组吸气相VI-950(%)分别为2.01(3.20)%、4.23(20.51)%、0.41(0.66)%,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7.12,P值<0.001)。空气潴留指标:非重症哮喘、重症哮喘及健康对照组呼气相MLD分别为-(762.30±32.05)HU、-(735.06±71.87)HU、-(671.28±44.83)HU,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1,P值<0.001);呼气相VI-856(%)分别为19.37(16.04)%、18.60(28.19)%、1.59(4.60)%,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7.91,P值<0.001)。结论 急性发作期非重症和重症哮喘均存在明显的近端气道重塑、气流受限和空气潴留。同时,相当一部分急性发作期重症哮喘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肺气肿改变,即肺实质的破坏。这些发现补充了对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肺部结构和功能改变的认识。
  • 秦宇, 吴炅, 向露, 孔俊沣, 甄燕玲, 杨红, 曾文兵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274-2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胸肺型肺吸虫病的临床特点及CT影像表现。方法 搜集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胸肺型肺吸虫病患者4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CT影像资料。结果 流行病学史:32例(65.3%)患者发病前有生食溪蟹及海鲜、饮用生水史。临床表现: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19例(38.7%),头痛6例(12.2%),腹痛6例(12.2%),胸痛9例(18.4%),发热2例(4.0%),胸闷不适4例(8.2%)。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肺吸虫抗体均为阳性(100%);白细胞计数升高28例(57.1%),最高达42.1×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40例(81.6%),最高达18.43×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升高45例(91.8%),最高达74.6%。CT影像学表现:胸腔积液34例(69.4%),心包积液8例(16.3%),胸膜增厚28例(57.1%);肺内浸润性病变41例(83.7%),位于胸膜下32例(78.0%),病变主要位于下肺30例(73.1%);支气管周围炎12例(24.5%);边缘清晰结节影7例(14.3%),伴钙化影3例(6.1%);肺内单房或多房囊肿9例(18.4%),肺内“隧道样”腔隙及“窟穴样”改变5例(10.2%),结节伴“月晕征”8例(16.3%);条索影12例(24.5%),“蜿蜒条索影”17例(34.7%),“串珠状影”4例(8.2%),病变跨叶间裂9例(18.4%)。结论 胸肺型肺吸虫病胸部CT影像常表现为多浆膜腔积液及位于胸膜下或肺边缘的肺内浸润性病变;肺内单房或多房囊肿、肺内“隧道样”腔隙、“蜿蜒条索影”或“串珠状影”及病变跨叶间裂发展对诊断胸肺型肺吸虫病具有提示性意义,结合流行病史阳性、咳嗽等感冒症状、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时,有提示该病的可能性。
  • 肝胆胰脾影像学
  • 陈俊飞, 王笑笑, 胡景卉, 刘金韵, 黄京城, 罗先富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279-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C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及其对急性胰腺炎严重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初次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与临床资料。一周后根据临床急性胰腺炎床边严重程度指数(BISAP)评分标准将急性胰腺炎分为轻症及中重症。采用联影科研平台“u-AI”对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像进行组学特征提取,筛选出最优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模型(RF)在训练组中进行建模对胰腺炎严重性进行预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期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诊断效能与相关临床资料的预测效能差异。结果 搜集200例CT平扫和200例CT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纳入研究。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胆石症在轻症及中重症中无差异,C-反应蛋白(CRP)在两者有统计学意义,其在平扫和增强扫描组中的AUC值分别为0.859和0.853。影像组学筛选后CT平扫、动脉期(AP)、静脉期(VP)、延迟期(DP)及增强扫描三期联合分别有4、11、9、10和8个特征参数在轻症和中重症之间具有显著差异。通过构建RF模型,在训练组中,CT平扫、AP、VP、DP及三期联合模型的AUC分别为0.919、0.972、0.933、0.922和0.958;在测试组中的AUC值分别为0.684、0.769、0.737、0.600及0.917。经Delong检验后发现增强扫描三期联合模型优于其他组学模型及CRP。结论 基于增强CT影像图像构建三期联合的RF模型,对急性胰腺炎严重性的预测效能优于CT平扫、增强扫描各期及CRP水平预测效能。
  • 胃肠影像学
  • 东强, 何珍珍, 余玉盛, 魏恒乐, 张宏, 唐桂莹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285-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黄金角径向并行采集技术(GRASP)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评估胃腺癌T分期及病理组织分化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胃腺癌患者术前基于GRASP扫描技术的DCE-MRI的影像评估其T分期,并以术后病理T分期为“金标准”,对比分析T分期准确率及T1~T4期的敏感度、特异度。53例进展期胃腺癌患者,按术后病理组织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胃腺癌组31例、中/高分化腺癌组22例,分析术前DCE-MRI灌注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值、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速率常数(Kep)及曲面下初始区域值(i-AUC)与胃腺癌组织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经术后病理证实胃腺癌T1期16例,T2期9例,T3期27例,T4期17例,术前DCE-MRI术前T分期的符合率为85.5%(59/69),其中诊断T1、T2、T3、T4期的敏感度分别为87.50%、77.78%、88.89%、82.35%,特异度分别为86.23%,95.00%、92.86%、96.15%。DCE-MRI灌注参数Ve值与组织分化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低分化组Ve=0.44±0.14,中/高分化组Ve=0.30±0.09,t值=4.621,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95%CI:0.687,0.917,P<0.001),截断值取0.39时,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87.0%。Ktrans值、Kep值及i-AUC值与病理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基于GRASP扫描技术的DCE-MRI评估胃腺癌术前T分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提高T1期的诊断效能;DCE-MRI灌注参数Ve值有助于预测术前胃腺癌组织分化程度。
  • 泌尿生殖影像学
  • 谢娟, 白娇, 宋慧贞, 王语, 黄梦萍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291-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初步探究增强T1mapping定量技术在评估宫颈癌组织学特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经病理证实且未接受放、化疗及手术治疗的患者行常规MRI、DWI和T1mapping检查,采用Look-Locker序列分别于增强前及增强后20 min采集T1mapping图像,测量肿瘤和正常子宫肌层的增强前T1弛豫时间(T1pre)、增强后T1弛豫时间(T1post)及ADC 值,并计算T1弛豫时间减低率(ΔT1%)。对比T1pre、T1post、ΔT1%、ADC 值在肿瘤与正常子宫肌层、鳞癌与腺癌、高中低分化程度间的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T1pre、T1post、ΔT1%、ADC值在宫颈癌病灶与正常子宫肌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鳞癌与腺癌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pre在各组织分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post、ΔT1%、ADC值在低分化与高分化、低分化与中分化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高分化与中分化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post、ΔT1%、ADC值对于鉴别低分化与高/中分化组间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1、0.769、0.856。结论 增强T1mapping成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宫颈癌的组织分化程度。
  • 肌肉骨骼影像学
  • 李兴鹏, 郝昆, 刘梦珂, 郭佳, 张妍, 郝琪, 李滨, 王仁贵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296-2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合并下肢淋巴水肿MR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搜集34例确诊为KTS合并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和MR影像资料,扫描序列为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观察患肢MR影像学表现,记录各征象出现频次,并采用分类变量资料中的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皮下软组织水肿征象:“平行线征”11例(32.35%)、“网格征”11例(32.35%)、“蜂窝征”12例(35.29%)、“条带征”12例(35.29%)、“淋巴湖征”9例(26.47%)、“新月征”10例(29.41%)、“星云征”10例(29.41%)、皮下脂肪扩张管征30例(88.24%)、肌肉扩张管征24例(70.59%)。由皮下软组织水肿征象划分的影像分型中:肿胀型3例(8.82%),扩张型10例(29.41%),混合型21例(61.77%)。结论 MR检查能够显示KTS合并下肢淋巴水肿的异常表现,为该病的影像诊断、影像分型提供重要依据。
  • 刘梦珂, 郝昆, 李兴鹏, 张妍, 郝琪, 李滨, 王仁贵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300-3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下肢淋巴水肿(PLEL)不同临床分期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单侧PLEL病例,其中女48例,男25例,均行MRI检查。观察患肢的MR表现,参考2020年国际淋巴协会(ISL)临床分期标准,经有经验的淋巴外科医师对患者进行相关分期,记录各组间MRI表现的出现频次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三期之间“网格征”、“蜂窝征”、“新月征”、“淋巴湖征”及皮肤增厚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分期间两两比较,“网格征”在Ⅱ期与Ⅲ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蜂窝征”在Ⅰ期与Ⅱ期及Ⅲ期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新月征”及“淋巴湖征”在Ⅲ期与Ⅰ期及Ⅱ期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PLEL不同分期下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建议推荐MR检查作为评估肢体淋巴水肿严重程度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儿科影像学
  • 邓义, 邓子琴, 段熠, 刘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305-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苍白球MRI纹理特征及其与血清总胆红素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临床确诊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脑MRI及临床资料。根据血清总胆红素 (TSB)水平分为两组,A组36例TSB≥342 μmol/L,B组19例TSB<342 μmol/L,采用MaZda 4.6软件提取双侧苍白球T1WI、T2WI和ADC 图像的纹理特征。利用B11模块筛选出最能反映两组病例差异的纹理特征,并进行判别分类。对最佳纹理特征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筛选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纹理特征与TSB的相关性。结果 基于Fisher系数(F)、交互信息(MI)和分类错误率平均相关系数(POE+ACC)组合的非线性判别分析(NDA)的分类误判率最低,T2WI 12.73%,T1WI 10.00%,ADC 11.82%。两组患者T2WI、T1WI、ADC序列的31个纹理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个纹理特征的曲线下面积(AUC)较低,联合T1WI S(5,5)DifEntrp、T2WI S(2,-2)SumAverg、ADC S(3,3)SumEntrp诊断效能较好,AUC=0.813,敏感度72.22%,特异度84.21%。三个MR序列当中,共有19个纹理特征与TSB具有相关性,T1WI Skewness 与TSB的相关系数最高,r=-0.353,P值=0.004,r值95%可信区间(95%CI)-0.554~-0.113。结论 苍白球MRI纹理特征能够区分不同程度的高胆红素血症,部分纹理特征与TSB具有相关性,提示纹理分析可能发现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脑组织的早期损害,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 介入放射学
  • 刘颖, 魏小琴, 王芳, 赖策, 余林泽, 喻洁, 陈晓文, 杜勇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311-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生存期。方法 回顾性搜集经TACE治疗的HCC患者151例。在动、门静脉图像上构建肿瘤和瘤周的影像组学模型并分组组合。联合临床独立危险因素与影像组学模型构建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利用C指数评估模型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校准度。结果 动脉期瘤周3 mm与静脉期肿瘤的组合模型(A3+P)的预测效能与稳定性较好(C指数:训练集0.739、验证集0.732)。综合临床独立危险因素后联合模型预测性能有所提高(C指数:训练集0.773,验证集0.751)。结论 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预测TACE术后生存期具有价值。
  • 张涵, 刘四斌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317-3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HCC)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威海市中心医院综合介入科收治的中晚期HCC患者45例,患者均接受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SII最佳临界值,利用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判断术前SII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SII与肿瘤大小、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BCLC)具有相关性(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SII、肿瘤大小、BCLC分期与接受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HCC患者总体生存率(OS)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且为这类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术前SII>317的患者行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后预后较差。结论 术前较高SII值(>317)与TACE联合治疗HCC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TACE联合治疗患者的预后预测因子,更好地对患者进行分层和制定个性治疗计划。
  • 技术探索
  • 李贝贝, 刘义军, 赵明月, 王旭, 魏巍, 刘爱连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32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在低kVp CT结肠造影(CTC)应用不同权重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算法(ASIR-V)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寻超低辐射剂量CTC的最佳ASIR-V权重。方法 前瞻性搜集行CTC扫描的患者35例[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所有患者均采用Revolution CT扫描。患者取双体位(仰卧位和俯卧位)扫描,俯卧位扫描管电压120 kVp(A组),应用30% ASIR-V重组图像,仰卧位采用70 kVp,重组30%~90%(间隔10%)ASIR-V图像(B1~B7组)。测量轴位图像中肿物及肠腔空气(背景)均匀处CT值和噪声(SD)值,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记录患者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由两位观察者采用双盲法独立对两组图像质量行5分制评分并行一致性检验。比较A、B组图像主客观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A、B组图像CT值均无差异(P>0.05),随着ASIR-V权重的增加,B组30%~90%ASIR-V图像SD降低,SNR和CNR增加(P<0.05),其中60%ASIR-V图像SD、SNR及CNR与A组无差异(P>0.05),70%~90%ASIR-V图像的SD值显著低于A组,SNR和CNR明显高于A组(P<0.05)。两位观察者对所有图像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12~0.863,P<0.05),所有ASIR-V重组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70%ASIR-V图像主观评分最高5.0(5.0,5.0)。B组CTDIvol和ED分别为(1.59±0.14)mGy和(1.15±0.15)mSv,与A组相比,分别降低了62.73%和64.20%(P<0.05)。结论 在超低辐射剂量CTC扫描中,应用ASIR-V能够有效改善图像噪声,提高图像对比度,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其中70%ASIR-V为最佳权重。
  • 冷俊杰, 张恒, 吴士礼, 姚卓亚, 康品方, 刘进军, 唐碧, 张恒, 王洪巨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327-3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老年二叶式主动脉瓣(BAV)与三叶式主动脉瓣(TAV)狭窄的近期疗效预后,并探讨TAVR在老年BAV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行TAVR 治疗的有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患者50例,根据主动脉CTA划分为为TAV组(29例),BAV组(21例),进行为期6个月的定期随访,并定义联合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及TAVR相关并发症的复合事件,分析比较两组间联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及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术前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两组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前明显改善,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亦显示该联合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外科手术具有高危风险或禁忌的BAV狭窄患者,在近期疗效预后方面较TAV狭窄患者未见明显差异,故BAV患者行TAVR亦是安全有效的,进一步拓宽了TAVR的适应症,但该结论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的定期随访进一步验证。
  • 王旭, 刘义军, 赵明月, 李贝贝, 范勇, 童小雨, 王诗耕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332-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比较低管电流扫描联合深度学习(DL)算法重组图像与常规扫描的胸部CT图像,探讨DL算法在低剂量胸部CT对肺部结节测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 方法 于仿真胸部体模中随机放置12个大小、密度均不同的人工球形结节。应用联影uCT760对体模进行扫描。依据管电流和不同算法重组进行分组:A组(常规扫描组):100 mAs+滤波反投影法(FBP),B1组:55 mAs+FBP,B2组:55 mAs+DL,C组:25 mAs+DL,各组均采用骨算法和标准算法重组。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在骨算法下使用计算机辅助诊断软件(CAD)检测模拟肺结节,记录结节长径,并计算长径和体积测量的绝对错误率(APE)=100×(V测量-V实际)/V实际。在标准算法下测量主动脉弓、心脏最大层面及椎旁软组织的CT值及噪声(SD)值,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由两位观察者采用独立双盲法对图像质量及肺结节显示进行5分制评价。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A、B、C组间及B组组内图像SD值、SNR、CNR及肺结节长径、体积的APE差异;两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主观质量评分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A、B、C组间及B组组内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 结果 A组和B2组结节APE直径和APE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结节APE直径和APE体积大于A组。B1组和B2组,结节APE直径和APE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DL算法重组图像的主动脉弓、心脏最大层面SNR高于FBP重组图像,椎旁肌SD值低于FBP重组图像。两位观察者对各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56~0.873)。A组和B2、C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有效辐射剂量(ED)较A组分别降低 44.9%、75.1%。 结论 应用低管电流扫描联合DL算法重组进行胸部CT成像,在显著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能获得与常规扫描质量相当的图像,且不会影响肺结节的检出和测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综述
  • 冯国栋, 何静轩, 梁一俊, 徐清宇, 尹国文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337-3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桐立, 王照谦, 杨志强, 贾崇富, 王浩, 孙喜霞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340-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至真, 陈晓飞, 王闻奇, 马春郁, 易娅闻, 周晟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345-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万媛, 苗雷, 李蒙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349-3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峰, 汤林梦, 朱月香, 崔书君, 杨飞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353-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杜青林, 钟舒婷, 陈雨薇, 岳汛, 唐玲玲, 黄小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2): 357-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