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42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3-11-20
  

  • 全选
    |
    读片窗
  • 张南, 刘雪姣, 陈为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707-17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神经放射学
  • 方鑫, 宋清伟, 刘爱连, 陈丽华, 王楠, 张浩南, 杨天舒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708-17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缩短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患者MRI扫描时间的可行性。方法 21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龄(69.86±10.25)岁]行头部MR检查。每位患者均完成常规成像和“百秒”快速成像,扫描协议均包括轴位T2WI-FSE、T1WI-FLAIR、T2WI-FLAIR和DWI序列。常规图像采用传统滤波重构算法,“百秒”图像采用深度学习重建算法(AIFI指数2级;预处理2级;纹波抑制0级;亮度系数2级)。ROI置于脑桥、小脑、胼胝体、脑白质和梗塞灶记录SI和SD值,以脑白质为背景计算SNR和CNR值,并根据伪影、噪声水平、解剖细节和病灶显示,对图像进行4分制评分。主观评分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采用Wilcoxon检验分析各序列图像的SNR、CNR、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 T2WI-FSE序列梗塞灶SNR、T1WI-FLAIR序列梗塞灶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WI-FSE序列梗塞灶CNR、T1WI-FLAIR序列梗塞灶SNR、T2WI-FLAIR及DWI序列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者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0.709~0.818),评分无统计学差异。21例患者中,8例在常规成像中存在运动伪影,而在快速成像运动伪影显著减轻或消失。结论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在“百秒”快速头部成像中可以显著减少图像运动伪影,从而保证图像噪声低、病变对比度高。在快速获取急诊患者头部常用序列图像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谢智雯, 骆雅婷, 李雨蒙, 汪秀玲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713-17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CT形态学参数,比较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组与未破裂组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搜集31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颅内血管造影(DSA)或手术确诊。31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共66个动脉瘤,66个颅内动脉瘤按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31个)和未破裂组(35个)。将CTA影像在工作站上进行重建后处理,获得动脉瘤最大径、纵横比(SR)、尺寸比(AR)、入射角、不规则形态等动脉瘤形态特征;利用动脉瘤最大径、位置、形态进行动脉瘤特异性预测分数计算。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未破裂动脉瘤组相比,破裂动脉瘤组最大径、AR、SR、入射角、不规则形态在破裂动脉瘤与非破裂动脉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破裂组以后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动脉最常见,后交通动脉占比最大;未破裂组动脉瘤以颈内动脉居多。破裂组的动脉瘤特异性预测分数显著高于非破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瘤最大径、SR、AR、入射角、不规则形态是判断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状态的可靠形态学参数,动脉瘤特异性预测分数判断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状态具有较高诊断准确性。
  • 头颈部影像学
  • 文宝红, 程敬亮, 张勇, 朱靖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718-17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T1 mapping在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5例治疗前行T1 mapping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其中101例为良性肿瘤(66例多形性腺瘤,18例Warthin瘤,11例基底细胞腺瘤和6例其他肿瘤),44例为恶性肿瘤。测量肿瘤及对侧正常腺体增强前T1值(T1pre)、增强后T1值(T1post),计算相对值rT1pre、rT1post及增强前后T1差异(ΔTl)、T1值变化率,比较T1pre、T1post、ΔT1、T1值变化率、rT1pre及rT1post组间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 腮腺良性肿瘤的ΔT1显著高于恶性肿瘤(P=0.014),ΔT1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为0.621。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多形性腺瘤与恶性肿瘤、Warthin瘤与基底细胞腺瘤、Warthin瘤与恶性肿瘤之间T1pre、ΔT1、T1值变化率及rT1pre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基底细胞腺瘤与恶性肿瘤之间T1pre、ΔT1及rT1pre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1pre、ΔT1、T1值变化率及rT1pre鉴别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多形性腺瘤与恶性肿瘤、Warthin瘤与基底细胞腺瘤、Warthin瘤与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6、0.957、0.935和0.860,0.675、0.733、0.729和0.660,0.919、0.919、0.884和0.879,0.872、0.903、0.870和0.759。T1pre、ΔT1及rT1pre鉴别基底细胞腺瘤与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0.750和0.686。结论 T1 mapping有助于腮腺肿瘤的鉴别。
  • 乳腺影像学
  • 宋瑞, 马彦云, 崔曹哲, 王昭华, 张鹏丽, 武静, 黄静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724-1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的影像组学在预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ALN)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7例乳腺癌患者的FFDM图像和临床资料,将患者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85)和测试集(n=122)。对FFDM图像的肿瘤病灶进行分割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通过LASSO回归进行特征筛选并建立影像组学模型,计算影像组学评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ALN未转移组(n=242)与转移组(n=165)间的临床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模型。根据临床危险因素和影像组学评分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绘制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效能。结果 经筛选得到6个影像组学特征和3个临床特征,分别建立影像组学、临床以及二者的联合模型,3种模型在训练集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0.812、0.859,在测试集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9、0.794、0.803。联合模型列线图包含了影像组学评分、肿瘤大小、淋巴结触诊状态和FFDM观察淋巴结状态。结论 基于FFDM影像组学特征与临床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的预测工具,帮助临床医师在术前评估乳腺癌患者的ALN状态。
  • 熊瑛, 荣小翠, 高丽敏, 李智岗, 王红光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730-17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对比增强能谱乳腺摄影(CESM)的辐射剂量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搜集200例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乳腺摄影参数和诊断结果,包括:年龄、体重、月经状态、腺体厚度、压迫力度、平均腺体剂量(AGD)、腺体密度、病理学结果、BI-RADS分类结果等。使用单因素及多元逐步回归对各因素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除健患侧(U=-0.52,P=0.60),其余因素均对AGD有影响。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DG随腺体厚度的增加而增加(B=0.053,P<0.05),随腺体密度的增加而减小(B=-0.083,P<0.05);随压迫力度的增加而减小(B=-0.016,P<0.05);阳极材料为钼靶时AGD大于铑靶(B=-0.380,P<0.05);内外侧斜位的AGD大于头尾位(B=0.077,P<0.05)。腺体厚度、靶材料、腺体密度、压迫力度、体位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873、-0.273、-0.153、-0.148、0.064。结论 腺体厚度、靶材料、腺体密度、压迫力度、体位均为影响AGD的独立因素。其中腺体厚度对AGD的影响最大。
  • 胸部影像学
  • 陆晓燕, 张宇威, 马悦, 鄂佳慧, 王雪琦, 刘颖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735-17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囊腔类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与病理相关性,旨在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并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方法 回顾性搜集CT表现为肺内含囊腔病灶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癌的108例患者的临床及术前影像资料,依据腺癌病理亚型将其分为不同预后危险组,分析CT影像征象在不同预后危险组间的差异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108例囊腔类肺癌中腺癌106例,鳞癌1例,腺癌局灶鳞癌分化1例。106例肺腺癌中依据其病理亚型分为低危组45例,中高危组61例。肺腺癌低危组与中高危组的病灶大小、囊壁厚度、壁结节、实性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平均径(OR=1.084,P<0.05)、囊壁厚度(OR=3.036,P<0.05)为独立危险因素,该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768,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5%、73.3%。结论 囊腔类肺癌更多见于肺腺癌,联合病灶平均径和囊壁厚度的CT影像特征有助于判断肺腺癌不同病理亚型的预后分组。
  • 刘家骥, 王倩, 李有权, 陈剑, 方进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741-17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AF)患者心脏CT血管造影(CCTA)左心耳(LAA)充盈缺损病例中提示左心耳血栓(LAAT)的影像征象。方法 搜集行CCTA检查并出现LAA充盈缺损的AF患者64例,分析充盈缺损区与正常密度心腔交界面的形状、走行和清晰度,充盈缺损区密度均匀度,环绕征、飘带征等征象,与最终结果对照,分析上述征象诊断LAA的敏感度(TPR)、特异度(TNR)、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64例最终诊断LAAT 27例,所有征象中,交界面走行的TPR(100%)和NPV(100%)最高,TNR(59%)较低;环绕征的TNR(100%)和PPV(100%)最高,TPR(33%)较低,交界面形状的TPR(78%)和TNR(73%)最为均衡;飘带征TPR(11%)和TNR(70%)均较低,但征象特殊;通过交界面形状与清晰度两征象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TNR(95%)和PPV(90%),而交界面形状、清晰度与密度均匀度三征象联合应用,可获得除环绕征外最佳的TNR(97%)和PPV(94%)。结论 对LAA出现充盈缺损的AF患者重点从交界面走行、形态、清晰度、密度均匀度进行综合分析,交界面走行呈曲面且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是LAAT的高风险征象,环绕征是LAAT的特异性征象;飘带征可能预示LAA处于高凝状态,值得进一步研究。
  • 段亚楠, 郭君武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747-17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C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的不同机器学习模型对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完整EGFR突变检测结果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CT图像导入ITK-SNAP软件勾画感兴趣区,通过Python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按照7∶3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通过F检验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回归筛选最具有预测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分别构建逻辑回归(LR)、决策树(DT)、 随机森林(RF)、神经网络(NN)、支持向量机(SVM)、朴素贝叶斯(NB)、K-最近邻法(KNN)等7种机器学习模型,在验证集中进行评价。结合最优机器学习模型和有预测价值的一般资料建立列线图,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预测误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F1 Score、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特异度、敏感度等评估模型预测效能,DeLong检验用来比较AUC之间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198例患者,每例提取1050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出16个组学特征,机器学习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效能最优,在训练集中的AUC、F1 Score分别为0.988、0.983,验证集中AUC、F1 Score分别为0.793、0.653。结论 基于C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的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的性能最优,一般资料的加入未能显著提高预测能力。
  • 谷潇雨, 朱丽, 任帅, 王利伟, 李英明, 尹波, 王中秋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752-17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支气管源性囊肿的CT与MRI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1例B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61例行CT平扫,39例行CT增强扫描;1例行MRI平扫,10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61例均为单发。52例呈类圆形,9例呈分叶形或不规则形。位于前纵隔26例,中纵隔2例,后纵隔20例,肺内、腹腔及肾上腺各3例,甲状腺、胸壁、颈部及胃部各1例。10例囊壁钙化。CT平扫11例呈水样密度(0~20 HU),50例呈软组织密度(21~80 HU)。MRI平扫5例T1WI呈稍高信号,4例呈等信号,2例呈稍低信号,11例T2WI呈高信号,6例DWI呈低信号,5例呈稍高信号,11例ADC序列呈高信号。MRI增强扫描无强化4例,边缘轻度强化6例。误诊为胸腺瘤14例,神经源性肿瘤8例,淋巴管瘤5例,肺癌、肺结核、胃肠道间质瘤、肾上腺腺瘤及畸胎瘤各1例。结论 胸部不同部位支气管源囊肿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规律性,熟悉和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BC诊断;而平扫CT值高于20 HU可能是影像误诊主要原因之一,增强意识和积累经验十分重要。
  • 王之悦, 朱建国, 刘斐, 臧汉杰, 汪琼, 曹波, 刘剑, 李海歌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757-17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测得的左心房、左心耳形态和功能参数对慢性肾病(CKD)患者肾功能的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CCTA的CKD 2~4级组(n=71)及CKD 5级组患者(n=77),并选取肾功能正常的对照组78例,搜集临床资料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与室间隔e峰的比值(E/e’)。采用图像后处理软件测得左心房最大(LAVmax)、最小(LAVmin)容积及左心耳最大(LAAVmax)、最小(LAAVmin)容积,并计算左心房及左心耳的射血分数 (LAEF、LAAEF)。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左心房参数与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KD 5级组较CKD 2~4级组及对照组、CKD 2~4级组较对照组间的左心房功能参数LAEF及LAAEF显著减低(P<0.001),CKD 5级组的左心房形态参数LAVmax、LAVmin、LAAVmax及LAAVmin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1),但较CKD 2~4级组增大不显著。左心房功能参数LAEF及LAAEF与eGFR呈正相关(r=0.395和0.414,P<0.001),且为独立相关(P<0.01)。结论 利用CCTA可对左心房的大小及功能进行一站式评价,其功能参数LAEF及LAAEF与CKD患者的肾功能相关,为早期评估、早期干预CKD患者诊治提供影像学量化依据。
  • 张妍, 郝琪, 李兴鹏, 安亚慧, 刘梦珂, 徐井旭, 黄陈翠, 孙小丽, 王仁贵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762-17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CT影像组学模型对乳糜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确诊的乳糜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患者各83例,按照训练集与验证集7∶3的比例随机拆分,训练集共纳入116例患者,验证集共纳入50例患者。由放射科医师应用深睿多模态科研平台对患者的感兴趣区进行标注,提取影像组学特征2107个。采用相关性分析及F Test算法筛选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将模型的预测结果与3位不同年资医师的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共筛选出10个对鉴别乳糜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最具有价值的特征用于建模。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影像组学模型鉴别乳糜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91(0.85~0.96)和0.88(0.78~0.98),敏感度分别为0.86和0.88,特异度分别为0.88和0.76,准确度分别为0.87和0.82。3位医师的诊断乳糜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58(0.48~0.70)、0.74(0.66~0.86)、0.86(0.80~0.95),敏感度分别为0.52、0.72、0.84,特异度分别为0.64、0.76、0.88,准确度分别为0.58、0.74、0.86。影像组学模型与初级医师的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中级和高级医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P=0.78),初级与中级医师诊断乳糜性肺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初级与高级医师诊断乳糜性肺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级与高级医师诊断乳糜性肺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 结论 基于胸部CT平扫的影像组学模型可有效鉴别乳糜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此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影像科中、高年资医师的诊断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 肝胆胰脾影像学
  • 庄雨, 陈杰, 李静燕, 张京刚, 刘琪, 潘靓, 江曼, 张悦, 陈学敏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768-17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多参数MRI影像组学模型,评估其在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DAC)病理分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96例PDAC患者术前临床和MRI资料。按病理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组(50例)和中-高分化组(46例)。分析肿瘤部位、边界、最大横截面长径、强化是否均匀、是否伴囊变/坏死、胰管胆管扩张、胰腺萎缩、血管受累、淋巴结增大及肿瘤与正常胰腺实质信号差值等常规MRI表现。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按7∶3比例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应用ITK-SNAP软件、A.K.软件、Spearman相关性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十折交叉验证法分别在脂肪抑制T1WI、脂肪抑制T2WI和动态增强T1WI(DCE-T1WI)3个序列对肿瘤进行二维分割、特征提取和筛选。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临床资料、常规MRI表现的联合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预测效能,在测试组中进行验证。结果 胰腺实质期肿瘤与正常胰腺组织信号差值在低分化组和中-高分化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常规MRI表现和临床资料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组学模型、联合模型的AUC值在训练组中分别为0.83、0.96,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测试组中分别为0.82、0.90。联合模型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高于影像组学模型。结论 多参数MRI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PDAC病理分化程度中具有良好的效能,联合模型预测效能更佳。
  • 孟婷, 阮志兵, 徐茂丽, 夏小梅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774-17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异位胰腺(EP)的临床特点、CT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经病理证实的EP患者临床与45例患者CT资料。结果 (1)临床表现:最常见症状为腹胀、腹痛(64.6%),少数可出现腹部不适、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黄疸、黑便等症状,小儿易并发肠套叠及肠梗阻,16.7%无症状。(2)发生部位:117例中胃60例(51.3%),十二指肠26例(22.2%),空回肠19例(16.2%),食管、肠系膜、胆管各2例,食管憩室、回肠及回盲部憩室、结肠、胆囊各1例,1例同时发生于胆管及十二指肠。(3)CT表现:45例共47个病灶,43例单发,45个病灶边界清楚;实性45个,囊性2个;多数(82.9%)表现为椭圆形或扁平状、类圆形,少数表现为不规则形、局部胃壁/肠壁增厚;73.9%为腔内生长,21.7%为腔内外同时生长,4.4%为腔外生长。6个病灶可见导管征,3个病灶可见脐凹征。病灶长径/短径为1.00~2.28,平均值为(1.52±0.41),大部分(92.7%)病灶长径<3 cm。CT平扫为均匀等密度,增强呈持续性强化,37/41个病灶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强化程度类似或高于原位胰腺;EP CT平扫、动脉期CT值与原位胰腺同期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两者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P与同期相原位胰腺CT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CT值均呈显著相关(r=0.600、0.502、0.697、0.792,P<0.05)。47个病灶中,4个正确诊断,30个误诊,3个漏诊,10个诊断不明。结论 EP患者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其好发部位、生长方式、长径/短径值、密度与强化方式、导管征、脐凹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认识不足、检查前准备不充分是其漏诊/误诊的主要原因。
  • 肌肉骨骼影像学
  • 郑孝众, 徐建霞, 郦妙尔, 樊树峰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780-17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MRI定量测量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含量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方法 在T1WI矢状面上以各节段椎间盘水平为标准,测量L3~4、L4~5、L5~S1水平硬膜外脂肪(EF)前后径,椎管(SpiC)前后径,硬脊膜囊(DuS)前后径及腰椎间盘突出(LDH)的距离,并根据EF与SpiC测量值计算EF/SpiC。在T2WI矢状位图上视觉评估腰椎间盘Pfirrmann分级。结果 LDH距离、EF前后径、DuS前后径、EF/Spic、Pfirrmann分级在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之间在LDH距离、EF前后径、DuS前后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EF/Spic、Pfirrmann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3~4椎间盘突出与DuS前后径相关(r=-0.612,P=0.000);L4~5椎间盘突出与DuS前后径相关(r=-0.514,P=0.000);而L5~S1椎间盘突出与EF前后径、EF/SpiC相关(r=-0.249,P=0.017;r=-0.297,P=0.004)。L3~4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与DuS相关(r=-0.411,P=0.010),L4~5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与DuS相关(r=-0.399,P=0.000)。结论 L3~4、L4~5节段的椎间盘突出与相应EF含量无明显相关性,L5~S1节段EF的减少与LDH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黄杨, 方雪琳, 陈太雅, 陈嘉坤, 路新国, 方佃刚, 罗益镇, 孟宪磊, 麦嘉卉, 李志勇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784-17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TI)评价脊髓性肌萎缩(SMA)患儿大腿肌肉的微观结构改变,分析DTI定量参数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探讨DTI评估SMA疾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搜集30例经基因确诊的SMA患儿(Ⅱ型16例,Ⅲ型14例),行双侧大腿肌肉常规MRI及DTI,测量右侧大腿13块肌肉DTI定量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并搜集患儿的临床指标[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Hammersmith运动功能量表(HFMSE)评分]。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DTI定量参数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比较Ⅱ、Ⅲ型患者的组间差异。结果 股薄肌的平均FA值最大和ADC值最小,长收肌的平均FA值最小和ADC值最大;患儿大腿肌肉的平均FA值与HFSME评分呈负相关,平均ADC值与HFSME评分呈正相关。Ⅱ型SMA患儿大腿肌肉的平均FA值高于Ⅲ型,而平均ADC值低于Ⅲ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TI能客观有效地定量评估SMA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并有助于区分Ⅱ、Ⅲ型SMA,在监测疾病进程、评价治疗效果方面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儿科影像学
  • 王瑞珠, 席艳丽, 杨明, 王颖, 田忠甫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789-17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集成磁共振成像MAGiC序列定量参数对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47例低血糖脑病新生儿(观察组)及44例无神经系统疾病的新生儿(对照组),所有患儿采用常规序列及MAGiC序列行头颅MRI扫描。使用GE工作站MAGiC软件包进行图像后处理,测量两侧额叶、顶叶及枕叶白质、半卵圆中心白质、侧脑室后角旁白质、丘脑、豆状核、尾状核、胼胝体压部及小脑白质的T1、T2值及质子密度(PD),对两组患儿的T1、T2、PD及临床资料(性别、胎龄、MRI检查时年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及孕母亲年龄)进行统计分析。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脑区的T1、T2及PD值对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MRI检查时年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及孕母亲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低血糖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低血糖组顶叶、枕叶、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后角旁白质、丘脑、胼胝体压部的T1、T2值高于对照组,低血糖组枕叶、半卵圆中心及胼胝体压部的PD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两组患儿额叶白质、豆状核、尾状核及小脑白质的T1、T2及P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ROC曲线示各脑区诊断低血糖脑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70~0.937,其中AUC较高的参数分别为顶叶T2值、枕叶T1值及半卵圆中心T1值(AUC分别为0.855,0.928,0.937)。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与MAGiC定量参数的联合AUC最高(AUC=0.960,P<0.001),诊断价值最大。结论 MAGiC定量参数对新生儿低血糖脑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能客观反映脑组织的变化,且联合临床特征诊断效能更优化。
  • 吕青青, 廖俊杰, 任娜娜, 张永远, 王阳阳, 赵鑫, 陆林, 尚红磊, 董晓美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795-17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分析儿童颅脑MRI的集成序列与常规序列的图像质量。方法 对40例儿童进行头部常规序列及集成序列MRI扫描,并按年龄分为A组(<2岁)和B组(>2岁)。比较常规序列T1 FLAIR、T2WI、T2 FLAIR图像与集成序列重建Syn T1 FLAIR、Syn T2、Syn T2 FLAIR的灰质、白质及脑脊液的信号强度及对比度,并对A组、B组两序列间的总体图像质量、灰白质分界清晰度、病变显著性以及伪影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 Syn MRI灰质、白质和脑脊液的对比度与Con MRI有统计学差异;Syn T1FLAIR、T2灰白质与脑脊液的相对对比度与Con图像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Syn T1FLAIR和T2的总体图像质量均可被接受,对于T1FLAIR图像,A组集成图像灰白质分界评分较常规图像高(P<0.05),B组集成图像的病变显著性较常规图像有差异(P<0.05);对于T2WI图像,两组常规图像和集成图像的灰白质分界无显著差异(P>0.05),B组集成序列的病变显著性差异较常规序列高(P<0.05);对于T2FLAIR图像,A组常规图像的灰白质分界较集成图像更清晰(P<0.05),而B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序列图像的病变显著性无明显差异(P>0.05);集成序列的伪影评分均高于常规序列(P<0.05)。结论 儿童脑部集成序列的T1 FLAIR和T2WI图像可以常规用于临床诊断,并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常规序列。但Syn T2FLAIR序列的质量普遍低于常规序列。在日常工作中可在集成序列的基础上加扫常规T2FLAIR。
  • 介入放射学
  • 张晓东, 易根发, 赵卫, 赵芝敏, 孟雪柔, 李刚, 冯超凡, 李自恒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800-18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比较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联合仑伐替尼与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75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成DEB-TACE联合仑伐替尼组(n=45)和DEB-TACE联合阿帕替尼组(n=30),并随访1年。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术后肿瘤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疗程甲胎蛋白(APF)的变化情况,并随访观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和与靶向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仑伐替尼组术后3、6、12个月ORR分别为71.1%、67.7%、31.1%,DCR分别为100%、75.6%、37.8%;阿帕替尼组术后3、6、12个月ORR分别为60%、43.3%、20%,DCR分别为83.3%、53.3%、26.7%;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ORR、12个月ORR、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DCR及术后6个月ORR、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疗程后,两组AFP水平均明显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仑伐替尼组mPFS为10个月(95%CI:9.420~10.580),阿帕替尼组为8个月(95% CI:6.215~9.785);仑伐替尼组mOS为18个月(95%CI:15.656~20.344),阿帕替尼组mOS为15个月(95%CI:14.067~17.933),两组患者的m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阿帕替尼组在腹泻、高血压、蛋白尿及手足皮肤综合征发生率较仑伐替尼组高。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大部分为Ⅰ、Ⅱ级,少部分为Ⅲ级,且经对症处理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均可好转。结论 DEB-TACE联合仑伐替尼与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对于伴有高血压或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优先考虑使用仑伐替尼。
  • 卓松波, 赵卫, 胡继红, 潘文秋, 熊峰, 李如春, 赵浩钦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806-1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后显性肝性脑病(OHE)的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TIPS术治疗的263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搜集患者基线资料,统计术后3个月OHE发生情况,筛选出与TIPS术后OHE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获取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受试者特征曲线,建立TIPS术后OHE发生的预测模型。结果 术后OHE的发生率为22.1%(58/263) 。OHE组和无OHE组在年龄、糖尿病史、乙肝病史、TBIL、INR、PT、血氨、门静脉流速、Child-Pugh评分、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MELD-Na+评分、术后门静脉压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糖尿病史、乙肝病史、血氨、Child-Pugh分级为TIPS术后OH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联合年龄、糖尿病史、乙肝病史、血氨、Child-Pugh分级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41。结论 TIPS术后OH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糖尿病史、乙肝病史、血氨和Child-Pugh分级。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可进行个体化预测,实现临床获益最大化。
  • 李吉旭, 焦圣东, 李伟, 李允强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811-18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运用Meta分析评价涂层可生物降解药物洗脱支架(BP-SES)在小血管介入中的疗效。方法 检索知网、维普、万方、SinoMed、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BP-SES治疗小血管病变的随机对照实验,时间为建库起至2022年8月15日,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项RCTs,共4248例患者,结果显示:BP-SES在改善大、小血管病变支架内再狭窄[RR=0.77,95%CI(0.31,1.90),P=0.58]、支架内血栓[RR=1.34,95%CI(0.54,3.37),P=0.53]、靶血管血运重建[RR=1.18,95%CI(0.80,1.74),P=0.39]、全因死亡[RR=1.25,95%CI(0.85,1.83),P=0.26]、心因性死亡[RR=1.62,95%CI(0.54,4.86),P=0.39]、非致死性心梗[RR=1.28,95%CI(0.84,1.93),P=0.25]和MACE事件[RR=1.42,95%CI(0.91,2.21),P=0.12]发生率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P-SES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大血管相近,可以在临床上应用。
  • 技术探索
  • 徐敏, 程新歌, 刘键, 吴瑜, 曾宪春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816-1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无线整合型MRI放大器(WAND)耦合头颈联合线圈高分辨MRI扫描技术在牙齿及牙周疾病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15例健康志愿者双侧下颌牙行常规(采用头颈联合线圈)MRI扫描和高清(WAND耦合头颈联合线圈)MRI扫描后获两组图像,比较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及客观评价,其主观评分包括对下颌管、下牙槽神经血管束及牙髓腔(牙髓、根管及根尖)等细微结构的显示情况;客观评价包括图像的信号强度、噪声、SNR及CNR。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高清组图像的信号强度、噪声、SNR及CN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5.51,P<0.05;t=2.97,P<0.05;t=10.85,P<0.05;t=11.31,P<0.05),高清组图像信号强度为1595.19±414.20,较常规组提高41%;SNR为135.00±47.26,较常规组提高108%;CNR为125.23±45.22,较常规组提高131%;与常规组相比,高清组对下颌管、下牙槽神经血管束及牙髓腔(牙髓、根管及根尖)结构的主观评分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清组对各细微结构成像效果更清晰准确。结论 WAND高分辨MRI扫描技术可提高牙髓腔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等超精细结构的显示能力,为牙齿及牙周疾病精准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刘娜娜, 吕培杰, 王会霞, 刘星, 詹鹏超, 陈岩, 李臻, 高剑波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820-18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多模型迭代重建(ASiR-V)算法和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在低管电压条件下对腹部平扫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搜集因病情需要行全腹部CT平扫检查的56例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18 kg/m2≤BMI<24 kg/m2,管电压80 kVp,n=29)、B组(24 kg/m2≤BMI<29 kg/m2,管电压100 kVp,n=27)。所有图像数据均进行FBP、权重为50%的ASiR-V(ASiR-V50%)和高强度DLIR(DLIR-H)图像重建。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重建算法图像间的各项客观评价指标[噪声、肝脏和胰腺的信号噪声比(SNR)、肝脏和胰腺的对比噪声比(CNR)]和主观评价指标(噪声、总体图像质量),组内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检验。结果 A组和B组的DLIR-H图像的噪声,肝脏、胰腺SNR均显著优于FBP和ASiR-V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80 kVp组和100 kVp组,DLIR-H的噪声较FBP降低66.8%和68.7%,较ASiR-V50%降低46.1%和48.7%。DLIR-H肝脏和胰腺的CNR高于F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IR-H和ASiR-V50%、ASiR-V50%和FBP间肝脏和胰腺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主观评分上,A组和B组DLIR-H的主观噪声和总体图像质量高达4分以上,均高于FBP和ASiR-V50%(P值均<0.05)。结论 与ASiR-V50%和FBP相比,DLIR-H降低了图像噪声,提高了图像质量,在辐射剂量优化方面有更大的潜力。
  • 于文娟, 沈文, 张晓东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825-18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双能CT(DECT)的3种金属去伪影方法在髋关节植入物金属伪影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20例患者的DECT图像,所有扫描均在双源128-MDCT扫描仪上获得。除了原始的DECT混合图像(De Mixed)外,还使用迭代去金属伪影重建算法(DE-iMAR)、虚拟单能成像(VMI)算法(DE Mono+)以及两种算法叠加(DE-iMAR Mono+)来重建DECT图像,这4组图像被匿名化并随机用于读者研究,由两名放射科医师采用4分法分别对4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采用5分法从肌肉、膀胱、骨3个解剖区域进行伪影评分,并对SNR、AI值进行定量分析,以评估3种重建方法减少金属伪影的性能。结果 4种重建方法图像伪影评分相比,DE-iMAR Mono+(1.79±0.53)与Mono+(2.52±0.53)、DE-iMAR(2.84±0.6)、De Mixed (4.47±0.51)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图像质量方面,DE-iMAR Mono+(3.65±0.49)与Mono+(2.21±0.41)、DE-iMAR(2.63±0.49)、De Mixed (2.05±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整体图像质量评分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P<0.001),伪影评分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864(P<0.001)。此外,DE-iMAR Mono+组在定量分析中AI值(骨23.66±4.34、肌肉7.95±2.3、膀胱10.41±2.6)显著下降(P值均<0.05),同时SNR值(骨2.85±0.54、肌肉3.12±2.22、膀胱1.17±0.9)均高于其他组别(P值均<0.05)。结论 DE-iMAR Mono+算法在减少髋关节金属假体伪影的性能最佳,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 陈利明, 刘亚玲, 李雪, 刘亚, 郭春梅, 欧三桃, 黄占文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830-18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18F-NaF PET/CT显像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管钙化与18F-NaF摄取值之间的相关性,探讨18F-NaF PET/CT成像对于MHD患者血管钙化的诊断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因骨科疾病行18F-NaF PET/CT检查的MHD患者,通过视觉评估各段血管壁是否出现异常显像剂摄取,利用目标/背景比进行测量,计算PET评分,同时对CT图像进行视觉分析,评估血管壁是否发生钙化,计算相应的钙化积分,同时采集患者年龄、性别、血钙、血磷等临床信息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PET评分、临床、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了解血管18F-NaF摄取与血管钙化之间的相关性,评估18F-NaF PET/CT显像对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应用价值。结果 对20例患者的71个血管节段(颈动脉、冠状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髂动脉)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203处病灶,其中有153处PET、CT均为阳性,41处PET为阳性,而CT为阴性;9处PET为阴性,而CT为阳性。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管钙化灶的18F-NaF摄取值与钙化体积分数以及Agatston评分成正相关(P<0.0001)。冠状动脉钙化评分以及腹主动脉钙化评分与腹主动脉的PET评分成正相关(P<0.0001)。代表患者全身血管钙化水平的全身PET评分与透析时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维持性透析患者中,血管钙化灶的18F-NaF摄取值与钙化积分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能够发现CT显像上不可见的微钙化斑块以及评估较大钙化斑块的活动度以及稳定性。同时,基于18F-NaF PET/CT显像的全身PET评分与评估血管钙化的临床、生化指标之间也有很好的相关性。18F-NaF PET/CT显像有望成为早期、全面评估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像学方法。
  • 综述
  • 杨存霞, 吴春梅, 李思琪, 殷小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838-18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徐天野, 冯艳泓, 夏建国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843-18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唐翠, 续晋铭, 徐津磊, 王培军, 江龙慧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847-18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陶雅红, 陈智勇, 易黎, 彭志伟, 左敏静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851-18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宋怡沛, 胡梦瑶, 龚良庚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1): 1856-18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