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42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3-10-20
  

  • 全选
    |
    读片窗
  • 郭义万, 郭爽, 郭婷婷, 李欣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545-1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神经放射学
  • 张鹏, 周文苏, 孙中茹, 李瑗, 夏建国, 邹红梅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546-15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扩散峰度成像(DKI)技术中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TBSS)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脑白质结构的改变及其与神经精神量表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41例女性SLE患者(SLE组)及45名与其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相匹配健康志愿者(HC组)进行DKI检查,测定有统计学差异脑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系数(MD)、平均扩散峰度(MK)间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来探讨差异脑区FA、MD及MK值与神经精神量表间的关系。结果 与HC组相比,SLE组患者在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双侧前、上放射冠、丘脑后辐射、外囊、上纵束及右侧后放射冠FA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在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内囊膝支、双侧前、上、后放射冠、丘脑后辐射、上纵束及左侧外囊MD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在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内囊后肢、双侧前、上放射冠、双侧丘脑后辐射、外囊、上纵束及右侧后放射冠MK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相关性分析发现,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与胼胝体体部的FA、MK值呈正相关(r=0.5487,P<0.05;r=0.4269,P<0.05),与胼胝体体部的MD值呈负相关(r=-0.5487,P<0.05)。结论 DKI技术能够发现SLE患者白质结构的改变,且差异脑区白质结构的改变与神经精神量表具有一定相关性。
  • 郭炜, 白伟, 刘剑芳, 袁慧书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551-15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研究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比值在海马亚区的改变,探讨1H-MRS在颞叶癫痫(TLE)中的定侧价值。方法 对60例经临床诊断为TLE的患者及60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行常规MRI和1H-MRS检查。测量癫痫组和对照组海马亚区NAA/(Cho+Cr)比值。以NAA/(Cho+Cr)比值的阈值和NAA/(Cho+Cr)比值的双侧差异作为TLE癫痫灶的定侧标准。结果 两名具有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盲法测量的重复性较好[组内相关系数(ICC)=0.822~0.869]。对照组海马各亚区间NAA/(Cho+Cr)差异无显著性(P>0.05),TLE组海马各亚区△NAA/(Cho + Cr)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E各亚区间,海马头部的NAA/(Cho+Cr)最低,△NAA/(Cho+Cr)比值差异最大,且NAA/(Cho+Cr)值明显低于△NAA/(Cho+Cr)比值,△NAA/(Cho + Cr)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各亚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LE组海马体尾部NAA/(Cho+Cr)和△NAA/(Cho+C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海马头部的NAA/(Cho+Cr)比值<0.65和△NAA/(Cho+Cr)比值>0.03作标准来确定癫痫侧,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2、76.7%和85.5%。结论 TLE患者的海马代谢损伤在不同亚区之间不同。与海马体尾部相比,海马头部更容易发生损伤。以海马头部作为1H-MRS定侧癫痫灶的感兴趣区(ROI),有助于提高定侧的准确率。
  • 陈晓丹, 郑德春, 郑晖, 王宗猛, 陈兴发, 薛蕴菁, 林霖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556-15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扩散峰度成像(DKI)在鉴别桥小脑角影像表现不典型的前庭神经鞘瘤(VS)与脑膜瘤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52例桥小脑角影像表现不典型的VS和脑膜瘤患者。在术前对所有患者行DKI扫描。半自动勾画肿瘤的实性区域获得肿瘤的DKI参数值,包括平均峰度值(MK),轴向峰度值(AK),径向峰度值(RK),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扩散系数(MD)。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VS和脑膜瘤间的DKI参数值,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VS和脑膜瘤亚型间的DKI参数值。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KI参数在鉴别两组的价值。结果 VS的MK,AK,RK,FA值显著低于脑膜瘤,MD值显著高于脑膜瘤(P值均<0.05)。VS和各亚型脑膜瘤之间的峰度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01)。MK,AK和RK值鉴别VS和脑膜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1,0.969和0.972,准确率分别为90.39%,90.39%和92.31%,其诊断效能显著优于FA和MD值(P值均<0.05)。结论 DKI有助于鉴别桥小脑角影像表现不典型的VS和脑膜瘤,峰度值可以作为区分它们的最佳参数。
  • 头颈部影像学
  • 王芳芳, 徐景景, 赵鲁平, 毛森, 孙占国, 陈月芹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561-15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CT影像特征的列线图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良性组114例,恶性组1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特征,包括结节的数目、位置、形态、边界、成分、钙化、包膜是否完整、纵横比(轴位及冠状位)、强化方式及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验证该模型的性能。结果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均好发于女性,良性结节组占比略高于恶性结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良性结节组的平均年龄大于恶性结节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组多位于腺体内,形态较规则,边界清晰,包膜完整;恶性结节组多位于包膜下,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包膜不完整。两组结节的位置、形态、边界、成分、钙化、包膜是否完整、轴位纵横比及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节的数目、强化方式、冠状位纵横比及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CT影像特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结节位置、边界、轴位纵横比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1.266(5.679~22.350),4.414(2.361~8.252),5.348(1.762~16.228)],其中轴位纵横比诊断恶性结节的最佳阈值为纵横比>1.06。根据结果建立列线图模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95%CI:0.805~0.889),敏感度为77.5%、特异度为86.7%,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拟合度良好。结论 CT影像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当甲状腺结节边界模糊、位于包膜下、结节轴位纵横比>1.06时倾向于恶性结节,反之则倾向于良性结节。
  • 汤若薇, 张征宇, 赵鹏飞, 尹红霞, 李静, 赵磊, 徐宁, 谢静, 吴倩, 杨正汉, 龚树生, 王振常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567-15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超高分辨率CT(U-HRCT)分析正常砧镫关节(ISJ)影像解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行U-HRCT检查的耳鼻喉科患者258例,正常耳共计304侧。于U-HRCT图像设置ISJ标准观察层面,描述其解剖特征,并比较不同年龄及性别的ISJ解剖形态差异。结果 88.2%(268/304)ISJ清晰可见,11.8%(36/304)模糊可见;47.7%(145/304)ISJ表现为低密度,40.8%(124/304)为部分骨性密度,11.5%(35/304)为骨性密度。≤30岁及>30岁中ISJ解剖特征未见显著差异(P均>0.05)。男性镫骨头-豆状突外侧距离、豆状突长径数值均大于女性,分别为[0.93 mm(0.81 mm,1.02 mm)vs.0.87 mm(0.74 mm,0.96 mm)(Z=-2.870,P=0.004)]、[0.66 mm(0.55 mm,0.77 mm)vs.0.59 mm(0.51 mm,0.69 mm),(Z=-2.825,P=0.005)],关节间隙宽度(即二者差值)则未见显著差异。砧骨豆状突-镫骨头夹角在男性[137.9°(126.3°,155.6°)]显著大于女性[129.8°(119.8°,148.9°)](Z=-2.942,P=0.003)。结论 U-HRCT可清晰显示正常ISJ,可为ISJ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术前评估提供基础。
  • 乳腺影像学
  • 王贇霞, 海梦璐, 高扬, 马蕾, 吴亚平, 李晓栋, 王梅云, 谭红娜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572-1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临床病理及病灶MRI特征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相关性及其辅助提高ALN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42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特征,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ALN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病理及MRI特征方面的差异,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A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842例患者中ALN转移组307例,无转移组535例;病理分级、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及是否合并脉管癌栓在两组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MRI特征中病灶大小、数目、强化类型及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在两组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以MRI上ALN形态学标准诊断ALN转移,本研究共检出可疑ALN转移患者390例(46.3%),无转移者452例(53.7%),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2.1%、74.2%和77.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低表达、HER-2阳性、合并脉管癌栓、病灶>20 mm及非肿块强化、BI-RADS 5类是乳腺癌A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基于MRI形态学标准、临床病理及病灶MRI特征、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癌ALN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81、0.739和0.848。结论 临床病理及病灶MRI特征与乳腺癌ALN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与MRI上ALN形态学诊断标准联合可提高乳腺癌ALN转移的诊断效能。
  • 王磊, 赵凡, 朱来敏, 王唯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578-15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DWI+IVIM+DKI+DCE-MRI模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177例,良性组29例,恶性组148例,所有病例均行DWI、IVIM及DKI、DCE-MRI检查。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理资料、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和表观扩散系数(ADC)、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平均扩散峰度值(MK)、平均扩散率(MD)、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速率常数(Kep);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组乳腺癌边界多欠清,TIC曲线多呈“平台型”或“流出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ADC,D,MD值高于恶性组,而D*,MK,Ktrans,Kep,Ve值低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KI的MD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26。DWI模型的AUC为0.768,IVIM模型的AUC为0.821;DKI模型的AUC为0.871;DCE-MRI模型的AUC为0.791;四组定量模型的AUC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0.045~1.618,P>0.05)。DKI模型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高于DWI及IVIM模型,但其准确率略低于DCE-MRI。将DKI模型、DCE-MRI模型联合后,AUC为0.946,诊断效能均高于单一模型(Z=2.197~3.600,P<0.05);敏感度为88.5%,特异度为96.6%,准确率为91.0%,均高于单一模型。结论 DWI、IVIM、DKI、DCE-MRI均可用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预测,联合DKI及DCE-MRI模型更有利于患者术前精准治疗。
  • 胸部影像学
  • 朱俊辉, 李思叶, 黄子康, 王静, 周伟, 陈薏帆, 朱玉春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584-1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原发灶摄取相对值及代谢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和系统淋巴结清扫并经病理确诊的80例NSCLC患者的资料,分为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测量原发灶最大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原发灶SUVmax与纵隔血池SUVmean的比值(SURblood)、原发灶SUVmax与肝脏SUVmean的比值(SURliver),以相对阈值法(40%为阈值)测量肿瘤代谢体积(MTV)及糖酵解总量(TLG),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预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80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28例(35.0%),淋巴结未转移者52例(65.0%)。淋巴结转移组原发灶最大径、SUVmax、SUVmean、SURblood、SURliver、MTV及TLG均大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845~-3.752,P均<0.01),淋巴结转移且原发灶位于中央者的比例多于淋巴结未转移者(60.7%与2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Rblood是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1.278,95%CI:1.041~1.568,P=0.019]。ROC曲线分析显示各参数对淋巴结转移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其中以SURblood的诊断效能最大,曲线下面积(AUC)为0.755(95%CI:0.648~0.863),最佳截止值为3.42,灵敏度为96.4%,特异度为44.2%。结论 18F-FDG PET/CT原发灶摄取相对值及代谢参数对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其中SURblood是预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且SURblood预测效能最大,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肝胆胰脾影像学
  • 李泽勇, 于佳琳, 李烨晗, 刘颖, 张曼菁, 魏梅, 杨汉丰, 杜勇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590-15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术前CT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对中国肝癌分期(CNLC)Ⅰ~Ⅱ期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早期复发进行预测。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切除的CNLC Ⅰ~Ⅱ期HCC患者153例的资料。用3D slicer软件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OI),用pyradiomics包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基于LASSO算法进行特征筛选、并建立影像组学标签(Rad-score)。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确立独立预测因子,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和临床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来比较模型的区分度,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用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Rad-score、瘤内供血动脉、肝功能白蛋白-胆红素分级(ALBI分级)、性别是独立预测因子。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AUC:训练组0.900,验证组0.853),优于临床模型(AUC:训练组0.823,验证组0.741)。校准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DCA显示阈值概率在0.1~1.0时,影像组学模型的净获益要高于临床模型。结论 基于CT影像组学的预测模型对CNLC Ⅰ~Ⅱ期HCC患者手术切除后早期复发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为临床医师筛选高复发风险人群、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参考信息。
  • 黄虹, 吴清华, 姜建威, 吴勇, 严俭, 乔红艳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596-16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残肝体积(RLV)在预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肝功能损伤及生存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18年4月经TACE治疗的中国肝癌分期方案(CNLC)Ⅰb~Ⅱb期HCC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入选160例。利用CT容积法测量TACE前RLV和肿瘤体积(TV),用体表面积(BSA)标准化后计算标准化后的残肝体积(RLVBSA)。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截断值对RLVBSA进行分组。结合Child-Pugh和ALBI评分,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参数与肝功能之间的相关及独立危险因素;行生存分析评估患者生存预后。结果 RLVBSA预测TACE术后肝功能损伤的截断值为559 cm3。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RLVBSA是预测肝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大RLVBSA组(RLVBSA>559 cm3)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31个月(95%CI:29,33),小RLVBSA组(RLVBSA≤ 559 cm3)患者的中位OS为17个月(95%CI:11,23)(P<0.001)。160例患者中位OS 28个月(95%CI:26,30),其中52例(32.5%)在术后30~90天发生肝功能损伤。结论 小RLVBSA与HCC患者TACE术后慢性肝功能损伤、生存期降低呈正相关关系。
  • 林斌, 蒋宇, 周智鹏, 戴文海, 王少怡, 陈家燕, 曾阳东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602-16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肝细胞癌(HCC)高危因素背景下,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高度异型增生结节(HGDN)分类处理对2018版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LI-RADS)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并术后经病理诊断的169例HCC高风险患者,共192个肝结节。两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患者的影像征象,根据2018版LI-RADS分类标准将结节分类,统计分析LR-4/5、LR-5的诊断效能。为HGDN增加一个新分类LR-DN,将病理结果为HGDN的结节分类为LR-DN,其他结节分类不变,重新统计LR-4/5、LR-5的诊断效能。结果 2018版LI-RADS分类LR-4/5、LR-5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2.81%、56.41%、85.42%和82.35%、79.49%、81.77%。新增LR-DN分类后,LR-4/5、LR-5的灵敏度无变化,特异度分别为87.18%、92.31%,准确率分别为91.67%、84.38%。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结合2018版LI-RADS对小肝癌(sHCC)的诊断效能较高,新增LR-DN分类可以提高LI-RADS分类对sHCC的诊断效能,同时加强临床对HGDN的分类管理、随访及诊疗策略。
  • 胃肠影像学
  • 袁艺, 李杭, 方著, 张凤, 周芸慧, 蒲红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607-16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的不同定量参数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搜集118例直肠癌患者,术前均行双能量CT扫描。根据病理,分为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有淋巴结转移组、癌结节组和无癌结节组、脉管神经侵犯组和无脉管神经侵犯组。比较不同分组在动静脉期的对比剂含量、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电子云密度(Rho)、原子序数(Z)、双能量指数(DEI)、能谱曲线斜率(K)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明确诊断效能。结果 定量参数的组间一致性为0.803~0.928。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静脉期nIC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01,AUC=0.771)。无癌结节组的静脉期Rho高于癌结节组(P=0.037,AUC=0.635)。无脉管神经侵犯组的动脉期Rho高于脉管神经侵犯组(P=0.025,AUC=0.648)。结论 双能量CT的不同定量参数可用于评估直肠癌患者术前的淋巴结状态、癌结节和脉管神经侵犯情况,为直肠癌患者精准化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泌尿生殖影像学
  • 杨建平, 蔡志伟, 马小兵, 倪亚博, 王玉琪, 孙杰, 田兆荣, 王志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613-16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Revolution能谱CT虚拟平扫(VNC)和真实平扫(TNC)肾上腺肿瘤的图像质量及CT征象,探讨能谱CT VNC应用于肾上腺肿瘤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搜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可疑肾上腺占位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行能谱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完成后重组动脉期、静脉期VNC图像,分别记做动脉期VNC图像(VNCA)、静脉期VNC图像(VNCV)。测量并计算三组(VNCA、VNCV及TNC)图像中双侧正常肾上腺、肾上腺肿瘤、肝脏、脾、腹主动脉与竖脊肌的CT值、背景噪声及信噪比(SNR),由两名观察者分析TNC、VNC图像肾上腺肿瘤CT征象(检出率、病灶解剖细节、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等),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器官组织三组图像间的客观评价指标,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肾上腺肿瘤CT征象,采用Kappa检验对观察者间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 三组(VNCA、VNCV及TNC)图像中双侧正常肾上腺、肾上腺肿瘤、肝脏、脾、腹主动脉及竖脊肌的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竖脊肌SNR外,三组图像中其他个器官组织的背景噪声和S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NCA、VNCV图像的背景噪声均小于TNC图像,VNCA、VNCV图像的SNR均大于TNC图像。三组图像中肾上腺肿瘤的CT征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C、VNCA与VNCV图像的主观评分均大于三分,均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TNC、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273.56±91.75)mGy·cm、(267.57±90.23)mGy·cm、(267.53±90.20)mGy·cm,总扫描DLP为(808.67±268.16)mGy·cm,其中TNC占总扫描剂量DLP的33.88%。有效辐射剂量(ED)为(4.10±1.37)mSv。结论 Revolution能谱CT VNC技术可为肾上腺肿瘤患者提供与TNC图像质量和诊断信息相似的VNC图像,且明显减少辐射剂量。
  • 陈薏帆, 朱俊辉, 周伟, 朱玉春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618-16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T1期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不同Fuhrman病理分级患者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及其强化参数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T1期ccRCC的88例患者资料,根据术后Fuhrman病理分级将肿瘤分为低级别组(Ⅰ级-Ⅱ级)和高级别组(Ⅲ级-Ⅳ级),其中低级别组共51例,高级别组共37例,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病理分级患者的MSCT征象及其强化参数差异性。结果 以Fuhrman病理分级作为判断结果,低级别组肿瘤和高级别组肿瘤的MSCT表现在肿瘤形态(χ2=7.465,P=0.006)、囊变坏死(χ2=10.469,P=0.001)、分叶征(χ2=14.707,P<0.001)、假包膜(χ2=6.542,P=0.011)、包膜侵犯(P<0.001)、肾窦侵犯(χ2=5.910,P=0.015)以及不均匀强化(P=0.022)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肿瘤皮髓质期CT值最佳临界值144 HU(灵敏度76.5%,特异度73.0%,约登指数0.495),CT值差值最佳临界值116.5 HU(灵敏度58.8%,特异度89.2%,约登指数0.480),增强比值最佳临界值2.743(灵敏度80.4%,特异度59.5%,约登指数0.399)。结论 高级别组T1期ccRCC更容易出现形态不规则、囊变坏死、分叶征、包膜侵犯、肾窦侵犯及不均匀强化,低级别组更容易出现假包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囊变坏死及假包膜为独立危险因素。当肿瘤病灶皮髓质期CT值(最佳临界值≤144 HU)、CT差值(最佳临界值≤116.5 HU)、增强比值(最佳临界≤2.743)更倾向于高级别T1期ccRCC。
  • 赵茹, 赵红, 宫希军, 虞红珍, 张志强, 王龙胜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625-1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ADC图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前列腺癌Gleason危险度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行前列腺MRI检查并行手术或穿刺病理学证实为前列腺癌的59例患者资料(28例Gleason评分≤3+4分,31例Gleason评分≥4+3分),采用ITK-SNAP软件对患者的ADC图像进行感兴趣区(ROI)勾画,共勾画病灶73个,采用Pyradiomics方法提取纹理特征Spearman去除相关性较高的特征,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回归进行特征筛选,最终采用迭代的方式建立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模型,筛选最优诊断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用曲线下面积(AUC)表示。结果 共提取94个特征,通过Spearman去除相关系数较高的72个特征后,经LASSO筛选出最佳特征10个,构建SVM最优模型,在训练集中其AUC为0.95(95%CI:0.90~1.00),经交叉验证后,在验证集中AUC为0.87(95%CI:0.72~1.00)。结论 基于ADC图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前列腺癌Gleason低危组和高危组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张智博, 高知玲, 李修元, 孙长浩, 吴静芝, 翟文鹏, 陈勇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630-16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散发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SRAML)自发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33例SRAML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归为研究组,同期选择瘤体位于肾包膜下且年龄、性别、血清肌酐水平相匹配的33例未破裂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对比分析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研究组共纳入33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25例,年龄(50.36±13.48)岁;对照组纳入33例患者,男6例,女27例;年龄(50.54±14.96)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瘤体最大径、瘤体突出肾轮廓的高度、边长、瘤体血供丰富、瘤体内合并动脉瘤与自发性破裂出血均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突出肾轮廓高度>2.56 cm(OR=2.199,95%CI:0.101~48.023)、突出肾轮廓边长>9.37 cm(OR=2.022,95%CI:0.001~10.695)、有瘤内动脉瘤(OR=13.282,95%CI:1.354~130.240)是预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RAML瘤体突出肾轮廓高度、边长、瘤体内动脉瘤形成可以作为早期预测其破裂的危险因素。
  • 魏明翔, 丁聪, 严彩英, 柏根基, 陈双庆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636-16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方法在术前鉴别诊断Ⅰ型和Ⅱ型上皮性卵巢癌(EOC)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搜集两个中心共181例EOC患者(中心一136例为训练集,中心二45例为外部验证集),其中Ⅰ型59例,Ⅱ型122例。从每例患者抑脂(FS)-T2WI、DWI及ADC图像分别提取1130个影像组学特征。通过对四种机器学习算法的性能评价,确定了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的理想算法。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临床模型和联合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诊断性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随机森林(RF)算法是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的最优算法。联合模型在外部验证集AUC 为0.912(95%CI:0.820~1.000),显著优于临床模型(AUC=0.718,95%CI:0.552~0.884,P=0.036)和影像组学模型(AUC=0.810,95%CI:0.675~0.946,P=0.012)。结论 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方法有潜力术前准确鉴别Ⅰ型和Ⅱ型EOC,并协助临床决策。
  • 王艳蕾, 孔雪, 李秀娟, 刘晓燕, 张立涛, 谢元忠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642-16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炎症指数联合内脏脂肪(VAT)相关指标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T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2年4月泰安市中心医院经手术切除及病理学证实的259例ccRCC患者临床及CT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低T分期组和高T分期组,均为单发病灶。统计患者临床资料,选取患侧肾静脉水平增强CT图像,采用梅奥粘连风险(MAP)评分系统评估肾周脂肪粘连程度,并选取脐水平CT平扫图像,测量并计算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相对内脏脂肪面积(rVFA)。同时对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Ⅱ)进行分析。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预测因素存在的差异,并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联合模型是否更具预测价值。结果 259例ccRCC中,低T分期218例,高T分期41例。两组分期中,SⅡ[536.88(387.51,737.02)vs.781.58(513.25,1131.12)]、MAP评分[2分(1分,3分)vs.3分(2分,4分)]、VFA[114.91 cm2(73.96 cm2,166.03 cm2) vs.148.60 cm2(93.48 cm2,197.55 cm2) ]和rVFA(40.06%±12.26% vs.48.86%±11.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Ⅱ、MAP评分和rVFA是ccRCC高T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ROC曲线得出,联合模型3的AUC值最大。结论 SⅡ、MAP评分和rVFA可以作为ccRCCT分期的预测指标,且外周血炎症指数联合VAT相关指标较单一因素的预测能力更强。
  • 张灵洁, 程美英, 程志伟, 庄娟, 陆林, 李双宇, 赵鑫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649-16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全域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定量参数鉴别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BEOT)和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MEOT)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7例MEOT和34例BEOT的患者临床影像资料。采用FireVoxel软件在肿瘤轴位ADC图上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OI)并进行全域直方图分析,获得8个直方图参数。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间ADC直方图参数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ADC直方图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间定量参数比较,第1、10、50、90、99百分位数、偏度、熵及手动勾画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峰度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第10百分位数的AUC为0.851,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5.07%,88.24%,86.13%。结论 基于ADC图的全域直方图分析在BEOT和MEOT的鉴别中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刘明明, 梁宇霆, 赵维敬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655-16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能力治疗疗效评估。方法 回顾性搜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保留生育能力治疗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行MRI和宫腔镜复查,MRI早于宫腔镜。以宫腔镜病理结果为标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病变及相应部位内膜ADC值。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5例,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肿瘤及治疗后相应部位内膜ADC值分别为(0.8±0.06)×10-3mm2/s、(1.1±0.03)×10-3mm2/s、(1.2±0.08)×10-3mm2/s,三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5例,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内膜ADC值分别为(1.1±0.06)×10-3mm2/s、(1.1±0.01)×10-3mm2/s、(1.3±0.09)×10-3mm2/s,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后3个月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可用于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保留生育能力治疗疗效评估,在治疗后6个月评估更有意义。
  • 技术探索
  • 尹娇, 彭超, 付蓝琦, 王艺洁, 杨亚英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659-16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单能级图像对CT小肠造影(CTE)显示肠壁病变图像质量最佳keV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行CTE检查的克罗恩病(CD)33例、溃疡性结肠炎(UC)31例及肠结核(ITB)17例的资料。患者均于肠镜检查前后1周内在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上行CTE检查,并重组得到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和40 keV、50 keV、60 keV、70 keV虚拟单能级成像 (VMI)图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混合能量图像和40~70 keV VMI的CT值、背景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应用5级评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比较各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差异。应用配对χ2检验最佳单能级图像与混合能量图像评估炎症性肠病活动性的差异。结果 单能级图像中病变肠壁的CT值、SNR、CNR随着能级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且各组间CT值、CN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 ),70 keV和混合能量组间CT值、 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混合能量图像与VMI图像各组间噪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MI图像中各组间噪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MI各组图像主观评价中,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 ),且40 keV组主观评分最高;70 keV和混合能量组间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单能级图像与混合能量图像评估炎症性肠病活动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结论 双层探测器光谱CT低能级VMI可优化CTE中肠道炎性病变的图像质量,利于肠壁病变及受累范围的评估,其中VMI 40 keV图像客观及主观评价均为最佳,可提高炎症性肠病活动性的诊断信心,临床宜推广使用。
  • 郝文雅, 王坤, 金倞, 李铭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669-16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在双源CT中应用“双低”剂量方案(低管电压,低碘对比剂剂量)结合大螺距扫描方式行肺动脉CT成像(CTPA)的可行性。方法 将6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PE)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管电压采用70 kVp,20 ml碘对比剂,螺距2.2,B组管电压采用100 kVp,45 ml碘对比剂,螺距1.2,记录60例患者在进行CTPA检查时的CT容积剂量指数 (CTDIvol) 、剂量长度乘积 (DLP) 和有效辐射剂量(ED)、肺动脉CT值、信噪比(SNR)以及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分。结果 A、B两组平均CTDIvol、DLP及ED分别为 (0.75±0.21) mGy、(3.26±0.91) mGy,(21.07±5.26) mGy·cm、(96.84±26.54) mGy·cm,(0.30±0.07) mSv、(1.36±0.37) mSv,两组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动脉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及其各分支CT值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除肺动脉干以及左肺下叶动脉SNR存在显著差异以外(P<0.05),其余血管SNR均无显著差异。在CNR方面,B组肺动脉干CNR明显高于A组(14.89±3.32 vs.12.53±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其余血管CNR均无显著差异。两组图像的主观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双源CT中应用“双低”剂量方案(低管电压,低碘对比剂剂量)结合大螺距扫描方式行CTPA检查,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剂量。
  • 范勇, 刘义军, 王旭, 李贝贝, 童小雨, 王诗耕, 陈安良, 马志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674-1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靶重建结合能谱CT最佳单能量在CT门静脉成像(CTPV)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搜集2022年4月至2022年8月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40例。采用宝石能谱成像(GSI)模式进行扫描,管电压80/140 kVp瞬时切换,扫描完成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组,常规组(A组):重组70 keV、4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算法(ASIR-V)结合常规大视野(DFOV)图像(包含腹部四周皮缘);实验组(B组):60~70 keV(间隔2 keV)、80%ASIR-V结合靶重组(DFOV仅包括整个肝脏组织)共6个亚组图像,记为B1~B6组。记录A、B两组的DFOV大小。将图像传至GE AW 4.7后处理工作站,重组门静脉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肝脏三维可视化图像。在门静脉期轴位图像上测量门静脉、肝脏的CT值、标准差(SD)值,计算门静脉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观察者采用五分法评估各组图像质量及门静脉显示情况,并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A、B两组的DFOV大小分别为(49.64±6.74)cm、(27.19±4.36)cm(t=23.49,P<0.05)。两名观察者对各组图像的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64~0.936,P<0.05)。与A组比较,B组图像主观评分及门静脉分支显示评分均高于A组(P<0.05);B1组门静脉CT值与A组无统计学差异(P=0.430),B2~B6组CT值均高于A组(P<0.05);B1、B2组SD值低于A组(P<0.05),B3组SD值与A组无统计学差异(P=0.517),B4~B6组SD高于A组(P<0.05),B1~B6组CNR均高于A组(P<0.05)。组内比较:随着keV的降低,B1~B6组门静脉CT值、SD值逐渐升高(P<0.05),CNR逐渐升高(P<0.05);B1~B6组图像主观评分及门静脉分支的清晰显示评分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P<0.05),B3组(66 keV)得分最高。结论 采用靶重建结合66 keV能够显著提高肝内门静脉的显示,为临床诊疗提供更精确的影像信息。
  • 实验研究
  • 任燕, 陈丽华, 袁仪忠, 徐基磐, 夏方杰, 张全胜, 沈文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679-16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技术评价大鼠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大鼠分为四组,每组25只,分为假手术组(A0组)、冷缺血1 h组(A1组)、冷缺血2 h组(A2组)和冷缺血4 h组(A3组)。分别在术前、术后1 h、1天、2天、5天行IVIM扫描。采集数据后进行图像后处理,测量大鼠肾脏皮髓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真实扩散系数(D)、循环灌注相关系数(D*)和灌注分数(PF)。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取血进行生化检查,并取左肾病理切片做肾组织HE染色观察形态学特点及肾周毛细血管(PTC)密度检测。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分组MRI参数值及生化、PTC值的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MRI参数值与生化指标、PTC值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1 h各组大鼠左肾皮髓质的ADC、D、D*和PF值均减低(P<0.05)。冷缺血组的IVIM各参数值均低于假手术组,且随着冷缺血时间延长,IVIM各参数值呈逐渐下降。A0组和A1组的IVIM各参数值、A2组的ADC和D值均于术后5天内恢复到术前基线水平(P>0.05)。A2组的D*和PF值以及A3组的IVIM各参数值在术后5天仍低于术前基线水平(P<0.05)。肾皮质和肾髓质ADC、D、D*、PF值与PTC密度呈高度正相关(P均<0.001)。肾皮质和肾髓质D*、PF值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值呈负相关(P均<0.05)。肾皮质和肾髓质D值与BUN值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IVIM能够无创定量评估肾脏不同程度CIRI的变化情况。
  • 病例复习
  • 姚义好, 杨倩, 张水霞, 刘玉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687-16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纵隔软骨型错构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搜集7例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纵隔软骨型错构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7例肿块均位于纵隔,均呈类圆形,边界清楚,肿块广基底与纵隔相连,CT平扫肿块均以低密度为主,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4例未见明显强化,3例轻度强化,肿块可见包膜。结论 纵隔软骨型错构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对于发生在纵隔内的低密度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强后未见强化或轻度强化,应考虑该病诊断的可能。
  • 综述
  • 李安, 王敬忠, 赵卫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665-1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心茹, 邱丽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689-16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杜涛明, 唐烨真, 俞琴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693-16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黎欣怡, 阚雪锋, 郑传胜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3, 42(10): 1699-17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